吉利發布一季度財報,再一次證明《臺州宣言》的正確。
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車實現營業收入 725 億元,同比增長 25%。歸母凈利潤 56.7 億元,同比增長 264%,公司毛利總額大幅提升至 114 億元,毛利率達 15.8%,同比增長了 0.2 個百分點。
銷量方面,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車共銷售 70.4 萬輛新車,同比增長 48%。值得一提的是,燃油車及新能源均實現同比增長,意味著吉利在不同的動力領域沒有短板。其中,一季度新能源銷量達 33.9 萬輛,國內新能源滲透率達到 52.2%,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在今年沒有新車上市的情況下,吉利做到如此成績超出了行業預期。
單一品牌方面,吉利銀河一季度共銷售近 26 萬輛新車,同比增長 214%;領克品牌一季度銷量超 7.2 萬輛,同比增長 19%;極氪品牌一季度銷售超 4 萬輛新車,同比增長 25%。三大品牌銷量已超過吉利汽車總銷量的 50%,新晉品牌上升勢頭顯著。
取得如此成績,離不開吉利《臺州宣言》戰略,在此戰略指引下,吉利汽車各品牌協同發展打造出的強大能量,在進一步助推吉利汽車向更高的目標發起沖擊。
回歸一個吉利,抱團才能取暖
從 5 月 15 日的吉利汽車一季度財報會看,本次不僅是吉利一季度財報會,同時也是 " 回歸一個吉利 " 的解析會。
為什么回歸一個吉利,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認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品牌小而散、散而亂的情況下,必須把力量擰成一個拳頭。
本質上,實現品牌整合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降本增效,關于吉利與極氪合并后會產生什么樣積極的效果,雖然目前尚未成型,但參考領克與極氪合并時的目標,一是生產降本目標要大于 3%,二是研發優化目標要達到 10%-20%,三是管理增效目標同樣要達到 10%-20%。
原因在于,雙品牌合并后,品牌定位與服務群體更加清晰,有效發揮各個品牌在不同市場的最大優勢。同時加上資源共享、技術共享以及產線優化等能夠有效實現降本的措施,實現利潤上漲是必然趨勢。
吉利汽車與極氪合并后,也將順著此道路持續深入。目前,吉利汽車已實現銷售費用率與行政費用率雙同比下降,加上極氪、領克合并后的研發費用率的下降,合并后這三項指標將隨著資源的共享得到進一步優化,吉利汽車的利潤將進一步實現增長。
技術整合,吉利未來的殺手锏
目前吉利汽車已經成為 " 最能賺錢的車企 " 之一,而吉利汽車整合后,除了增強了盈利能力外,最顯著成效還有技術增效。我們都知道,中國車企中與全球汽車巨頭豐田最為相似的就屬吉利。吉利在燃油、純電、混動、甲醇等多種動力技術路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面向未來的甲醇技術,今年四季度,吉利銀河將面對 C 端用戶推出第五代可醇、可電、可油的超醇電混產品,屆時將顛覆現有的新能源市場格局。
在核心技術領域,吉利 4 月份剛剛宣布整合旗下電池業務,將原有的金磚電池、神盾短刀電池統一為神盾金磚電池品牌。目前,吉利神盾金磚電池已有包含金磚電芯超級快充版(800V 及以上電芯)、金磚電芯高能量密度版(400V 電芯)、金磚電芯超級混動版(混動電芯)在內的三類產品,覆蓋全品類電車的電池需求。
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今年 3 月初,吉利推出了統一的智能輔助駕駛解決方案 " 千里浩瀚 ",將全集團所有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統一到一個組織架構下。千里浩瀚擁有 H1、H3、H5、H7、H9 共 5 大層級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可根據不同的產品梯度來做不同匹配,滿足不同用戶的差異化需求。而吉利也將這五層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分成了兩大塊,一是高階智駕方案,二是高價值的智駕方案。
出海業務,將隨著整合不斷擴大
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車實現出口銷量為 9 萬輛,同比增長 2.2%。其中,吉利在拉美市場同比增速達 67%,在亞太增長超 80%。
據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閱介紹,吉利國際化布局分兩個階段,第一步是燃油車布局,2021 年后吉利國內燃油車形成聚焦打法,主要聚焦在中國星系列以及博系、帝豪系列以及繽系四個系列當中,未來吉利將圍繞著四個系列聚焦到海外部分市場,減少產品數量,增強爆款能力。
本月以后,吉利出口銷量目標為三萬輛以上,并且每個月都實現環比增長。
第一,中東市場爭取做到中國品牌第一位,要做到 5 萬臺以上的市場。第二,在泛歐及東歐市場,通過近期產品競爭力調整,4 月已經回到了 8600 臺左右水平,在東歐以及泛歐市場的全年目標仍然是 15 萬到 20 萬不變。吉利還聚焦 " 一個領克 " 歐洲戰略,領克 08、領克 01、領克 Z20 都將在歐洲得到全面的效益體現。第三,在拉美市場,吉利將通過經銷商等合作伙伴資源快速推動新能源產品的銷量增長,今年將把拉美市場打造成 5 萬臺以上的大市場。此外,吉利還將在亞太市場打造第二個 10 萬級以上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