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福
5 月 15 日,2026 款零跑 C10 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 5 款車型,售價區間 12.28 萬 -14.28 萬。新車依舊采用雙動力組合,純電版 CLTC 續航高達 605km,增程版 CLTC 純電續航為 210km,綜合續航高達 1190km。
譬如純電車型升級搭載 74.9kWh 電池包,CLTC 續航提升至 605km,在 800V 高壓快充平臺基礎上,電量從 30% 充至 80%,時間縮短至 16 分鐘。增程車型的純電續航提升到了 210 公里,充電倍率的提升加快了補能速度,SOC 充電時間縮短到了 18 分鐘,增程車型可油可電的屬性優勢得到了進一步放大。
簡單介紹新款零跑 C10 的產品特點,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在 13 萬到 14 萬元這個價格區間里,無論純電還是增程車型,能夠匹配新款 C10 競爭強度的車型寥寥無幾。從 13.28 萬元的純電 650 悅享版開始就搭載了全域 800V 的高壓平臺,而帶有激光雷達的車型門檻也被增程 210 激光雷達版拉低到了 13.28 萬元。
雖有零跑 B10 的珠玉在前,我們對于新款 C10 打價格戰的實力已經有所心理準備,但是在這款車上,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震驚——要知道這個級別市場競爭之激烈,已經將配置和對應的價格牢牢鎖死,而消費者同時又在呼喚著高階技術的下放。通常的做法是將這些高階配置的成本轉移,變成一個搭載了科技噱頭的 " 毛坯房 "。但我們在新款 C10 上依然能夠看到在舒適性配置以及底盤方面,零跑依然能讓這款車有著大幅度的配置和體驗升級,足以見其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技術儲備。
零跑汽車董事長 CEO 朱江明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曾表示:" 當前國內汽車行業已經步入深度紅海競爭階段,價格戰不可避免。" 而零跑一度被視作為這輪價格戰中受益頗深的新勢力品牌。畢竟三四月份新勢力銷量第一、1-4 月新勢力出口銷量第一、2025 年以來股價領漲中國汽車品牌,這些成績都是不爭的事實。
但我們不能片面地去理解這場價格戰。當下市場競爭的本質,已經不是單純地依靠價格來換取市場。汽車市場多年以來所形成的消費者認知,也決定了競爭的復雜性絕非價格一個方面,而是配置、品質、安全、體驗等等全方位的比拼。低質低價的產品是最先倒下的那一批,而能夠堅持矗立在浪潮之中的競爭者,都有著自己足夠深的護城河。
這時候我們再回望年初之時,上過熱搜的零跑 5000 名工程師的大合影。那張照片的含金量,如今還在持續提升。
從技術突破到生態重構
零跑汽車的崛起密碼,深植于其 " 垂直整合度最高 " 的全域自研體系,也就是 5000 余名零跑工程師們所打造出來的競爭力。
不同于傳統車企的模塊化采購模式,零跑構建了覆蓋整車架構、三電系統、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的完整技術閉環。LEAP3.5 技術架構的深化應用,在 2026 款 C10 上展現出驚人的技術整合能力——技術的快速落地,突破高端技術平民化的產業瓶頸,這些不斷出現在零跑新產品上的特點,也是零跑體系化作戰的實力體現。
在如今的新能源市場,靠著配置的堆疊已經很難產生單點突破的效果。一輛車整體智能化體驗的優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技術架構。而零跑 LEAP3.5 電子電氣架構的優勢,就在于中央域控架構革新,使其成為全球最高集成度控制體系。
在 LEAP3.5 架構中,800V 高壓平臺不僅代表充電速度的躍升,更是全車能量管理效率的質變。零跑通過碳化硅電驅系統將綜合效率提升至 92%,續航增加 6%,這背后是全域自研體系對三電技術的深度優化。增程車型 " 可油可電 " 的補能靈活性,則直擊用戶里程焦慮,展現了零跑對細分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再配合整車的智能軟件,可以深度學習用戶駕駛習慣,持續進化軟件策略,可以做到讓整輛車越用越好開。
而在架構優勢的技術力加持下,新款零跑 C10 也成為同級唯一配備 LMC 一體化運動融合控制技術的車型。在車輛以 120km/h 時速下發生爆胎時,系統可在 500 毫秒內通過對制動、轉向、驅動的融合控制,快速消除不穩定因素,響應速度遠超經驗豐富的人類駕駛員。此外,該技術還具備動態轉向輔助、高速預穩定控制、冰雪路面預穩定等功能,在緊急避障或快速過彎時主動優化車身姿態,大幅提升駕乘安全性和舒適性。
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高速爆胎穩定這項技術已經成為行業里豪華智能新能源車品牌,在底盤域技術實力上 " 秀肌肉 " 時必備的科目。究其原因,實現這項技術需要控制域與智能底盤技術要做到高度融合,在爆胎后的毫秒級反應窗口內,完成從檢測到反應再到執行的全過程。其間對于軟硬件的要求門檻都很高。
當豪華智能品牌們將其作為技術賣點營銷給消費者時,潛臺詞大多是:" 你看,這項黑科技需要大量的軟件研發和硬件配置,而實現它需要技術力出眾的智能底盤。" 通俗一點來說,那就是 " 得加錢 "。
而零跑的思路卻截然不同,它所思考的是如何實現 " 技術民主化 "。當一項技術被更多的消費者所認可、所使用,那么勢必會在行業內進一步拉低這項技術的成本,進而普惠更多消費者。尤其是 LMC 一體化運動融合控制技術,它還是能切實提高行車安全的配置,那就更應該去打破其高高在上的幻景。
而 LMC,只是零跑在技術研發方面的一個縮影。真正讓這項技術惠及更多消費者的基礎,正是通過艙駕一體化控制與底盤技術的深度自研,打破了傳統車企依賴供應商的桎梏的 LEAP3.5 架構。
過于篤信內卷者,大多自輕。因為他們除了不斷放低價格之外,很難相信自己有其他特質去吸引消費者與合作伙伴。而如零跑這樣的品牌,堅實的技術基礎給了他們跳出單純價格內卷的自信,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贏者氣質。
我們總在說當下這個社會 " 贏者恒贏 ",而贏者所具有的方法論和堅實基礎所賦予他們強大的氣場,最終又會吸引更多的人圍繞在他們身邊。而這種獨特的氣質,如今就體現在零跑的身上。
曾經一度被視為中國品牌新能源車短板的操控性,在零跑的強者氣質下也得以補齊。新款零跑 C10 所采用前麥弗遜后五連桿的底盤結構,就來自于國內和歐洲頂級底盤團隊的聯合調校。在新款零跑 C10 上,調校團隊優化了顛簸路、減速帶和路口掉頭等日常使用場景的駕乘體驗。同時,零跑還攜手全球頂級的供應商,將大陸 One-Box 制動系統和博世華域 DP-EPS 轉向系統,以此帶來更迅速的動態減速響應與更精準的轉向操控。
當技術長板成為品牌實力外溢的優勢,當合作伙伴們以全球化車型為目標優化體驗,新款零跑 C10 再次展現出了技術創新的飛輪在如今的市場上擁有著多么強勁的勢能。而零跑并非囤貨居奇者,它身上另一個重要的標簽,就是 " 成本定價 "。換句話來說,當技術為零跑創造出價格優勢時,零跑選擇將這些優勢轉化為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體驗,讓消費者看到除了價格優勢之外,零跑還能夠跳脫 " 低價低質低體驗 " 的怪圈,以此完成一次場景化的革命。
從產品思維到場景革命
實則是用戶價值的生態躍遷
零跑的產品哲學始終圍繞 " 技術普惠 " 的核心展開,這在新款 C10 上體現得尤為深刻。針對年輕家庭用戶的核心痛點,產品創新直指場景化體驗重構:同級獨有的嬰幼兒置物平臺設計,將親子出行痛點轉化為產品亮點。而自研的 LEAP Sound 12 揚聲器系統,通過奔馳同源供應商 +AI 音效算法,在 14 萬級市場實現越級的豪華聽覺享受。而且其智能生態實現了開放性突破,HUAWEI HiCar 與 ICCOA Carlink 的超全投屏生態,覆蓋 70% 主流機型,盡可能惠及更廣泛的消費者。
同樣的細節提升還體現在 NVH 上。新款零跑 C10 全車有著超過 100 項靜謐性專項優化,從材質到聲學傳遞路徑,每一處都能看到工程師們進行技術優化的痕跡。而新增輪轂噪音抑制設計,對中高速下的胎噪及路噪改善效果明顯。粗糙路面下輪胎空腔噪音降低 6dB,整車行駛靜謐質感提升顯著,甚至能夠達到傳統豪華品牌 50 萬級豪車水準。
車內環境和 NVH,恰是此前多年國外豪華品牌所營造溢價能力的招牌,而零跑在車內舒適體驗所進行的百余項優化絕非簡單的物料升級。譬如 NVH,就是其全域自研體系下工程團隊對車輛聲學傳遞路徑的深度解構與重構。這種從底層物理架構著手的創新模式,既避免了純粹依靠高成本堆料的路徑依賴,又突破了新勢力企業受制于供應商體系的創新瓶頸。特別是在 15 萬級市場實現越級 NVH 表現,本質上是零跑將全域自研的技術勢能轉化為產品競爭力的典型案例。
當行業還在為價格戰焦慮時,零跑用體系化創新證明:真正的競爭力來自技術穿透力、成本控制力與用戶洞察力的三位一體。從 B 系列的市場引爆到 C10 的價值重構,零跑展現出的不僅是產品創新力,更是智能電動車時代產業變革的范式樣本。其全域自研的深度進化,重構了技術普惠的邊界。成本革命的范式創新,開辟了規模效益的新路徑。用戶價值的生態躍遷,則重新定義了移動出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