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長線資金
第三批 600 億元的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即將批復,前三批資金規模合計達 2220 億元。截至 2025 年 3 月,鴻鵠基金一期 500 億資金已悉數落地。第二批共計 1120 億元險資長投改革試點獲得批復,投資范圍為中證 A500 指數成分股中,符合條件的大型上市公司 A+H 股。疊加最新一批,目前已有 1720 億元險資 " 長錢 "。
5 月,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表示,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進一步調降 10%。據中泰證券測算,在 50% 滬深 300 成分股配置假設下,考慮風險分散效應前靜態釋放的最低資本為 364 億元。如果全部增配滬深 300,對應股市資金達 1349 億元;如果不增配股票,則改善行業償付能力充足率幅度約 1.4 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社保、保險、年金等中長期資金,累計凈買入 A 股超過 2000 億元。
當下,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公募熱情較高,包括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為代表的 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等。除參股之外,也有外資資管巨頭謀求獨立的國內公募牌照,截至目前,共有 9 家外商獨資的公募基金。
二、短線交易資金
長線資金穩市操作,而 " 邊打邊撤 "ETF 卻凈流出,上市公司股東則在套現的渴望下頻現大額減持,三股力量的交織使得市場短期波動率顯著增大,場內量化資金的擾動也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長期來看,長線資金會形成對市場的底部支撐,市場供需再平衡后,或將回歸區間震蕩格局。
7 月 7 日起,《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即將正式實施,將對量化交易形成系統性約束。程序化交易本身貢獻了 A 股約 20%-30% 的成交量,新規可能導致成交量短期下降,但長期看合規程序化交易仍會提供基礎流動性,市場波動有望得到抑制。
全文共 5146 字,以下為詳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