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節點財經,作者 | 十界
2014 年,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深耕多年的工程師鄭勇決心成為一名創業者,他的目標很明確——打造中國版的 Kiva 機器人,為倉儲物流行業帶來一場變革。
自一出發,極智嘉就受到了資本的追捧,時至如今,累計融資超 44 億,估值更一度達到 150 億。但一路走來,這家獨角獸項目也面臨著持續虧損、高額負債和客戶集中度過高的困境。
今年以來,全球機器人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身處其中的極智嘉似乎也感到了風向的改變。一方面,行業的走熱似乎簇擁著極智嘉借風而起,另一方面,極智嘉簽訂的 18 個月內實現上市的回購協議也給這家明星企業帶去了不小的壓力。
就在近日,極智嘉正式啟動港股招股,沖刺 " 全球 AMR 倉儲機器人第一股 "。
從一家初創公司到全球最大的倉儲履約 AMR(自主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這家估值一度達到 150 億的獨角獸,正試圖借助資本市場之風再度崛起。
01 清華大學工程師出發,搞出一家 150 億獨角獸
1978 年出生的鄭勇學術履歷亮眼,他于 1997 年考入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本碩連讀,研究生階段又前往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聯合培養,獲得雙碩士學位。學業結束后鄭勇選擇進入全球知名自動化公司 ABB 擔任運營經理一職,負責機器人和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
這份工作讓他接觸到全球領先的工業自動化技術,也讓他對機器人行業的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隨后他加入新天域資本,成為 TMT 和機器人行業的高級經理,負責投資研究與投后管理。資本市場的經驗讓鄭勇更加意識到機器人技術的商業化潛力," 自動化 + 投資 " 的雙重履歷經驗,為他未來的創業積累了資源。
2014 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鄭勇聽聞亞馬遜以 7.75 億美元收購 Kiva Systems,用機器人優化倉儲物流效率。這一消息觸動了鄭勇,他敏銳地察覺到中國倉儲物流領域對自動化的巨大需求。當時國內電商行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但倉儲環節依然高度依賴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
2015 年,雙創之風越演越烈之時,他決定,投身創業。
公司創立后不久,他們便推出了中國首個 " 貨到人 " 揀選系統,開啟了國內倉儲物流領域的柔性自動化變革。
極智嘉的第一場 " 實戰 " 發生在 2015 年的天貓雙十一購物節,當時 20 臺機器人被部署到某倉庫中進行揀選作業。這是公司產品的首次亮相,雖然規模不大,卻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此后,極智嘉迅速發展起來。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專注于 AMR 解決方案的研發與銷售的極智嘉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先企業,據灼識咨詢數據,極智嘉在 2023 年的收入規模上穩坐全球頭把交椅。目前,極智嘉在 40 多個國家和地區交付了 4.6 萬余臺 AMR,并服務 770 家客戶。
6 月 30 日,極智嘉開啟招股,獲 Eastspring 等基石投資者認購 9130 萬美元。這也標志著,這家估值一度達到 150 億的獨角獸,終于要登陸資本市場了。
02 業績承壓,三年半累計虧損近 43 億元
作為一家已連續六年占據全球倉儲履約 AMR 市場份額第一的公司,極智嘉看上去在產品、市場和資本層面順風順水。但事實上,在過去的發展中,極智嘉也遇到不小的挑戰和問題。
《節點財經》分析,目前,極智嘉面臨著營收增長放緩、持續虧損、研發投入不足、行業競爭激烈等諸多挑戰和困難。
第一,營收增速放緩與持續虧損,面臨流動負債之困。
盡管極智嘉在技術和市場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其持續虧損和高額負債問題不容忽視。2021-2024 上半年,極智嘉營收雖有增長,但增速從 2022 年的 92.31% 降至 2023 年的 42.66%,2024 上半年僅同比增長 1.24%。
同期,公司期內虧損分別為 10.50 億元、15.67 億元、11.26 億元、5.50 億元,三年半時間累計虧損近 43 億元,盈利依然遙遙無期。
2024 年極智嘉的虧損有所收窄,上半年公司收入 7.82 億元,經調整凈虧損 1.94 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尚未盈利的極智嘉還面臨著產品降價壓力,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數據顯示,2019 年至 2022 年間,AGV/AMR 設備的平均價格大幅下降,預計到 2027 年還將繼續降低。
在更激烈的競爭之下,為了爭奪市場,不少參與者紛紛降價,而極智嘉也面臨著產品降價壓力,其倉儲履約 AMR 解決方案業務毛利率在 2024 年上半年已出現下降之勢。
報告期內,極智嘉的研發支出分別為 3.40 億元、4.37 億元、3.80 億元、1.33 億元,規模有所減少,甚至低于同期營銷費用," 重營銷輕研發 " 趨勢明顯,可能削弱其長期競爭力。從長遠看,只有不斷提高產品技術的護城河,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爭奪戰中保持不敗,一旦技術上優勢有所下滑,就會失去城池。
第三,大客戶依賴風險。
報告期內,極智嘉前五大客戶產生的收入占各期間總收入的比例從 30.4% 上升至 55.8%,最大客戶的收入占比從 8.2% 攀升至 18.9%。《節點財經》看來,對大客戶的過度依賴使得公司業務缺乏主動權,若失去大客戶訂單,經營業績將受負面影響。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客戶也可能隨時更換供應商以降低成本,對于大客戶過度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失去議價權,進一步降低產品的價格,并犧牲公司的利潤。
03 面臨巨額贖回負債,上市壓力壓頂
鄭勇的履歷和投資人經歷,讓他收獲了資本的關注。
成立至今,極智嘉完成了 10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榕、心怡科技、火山石投資、華平投資、祥峰投資中國基金、中信產業基金、英特爾資本等一眾投資機構。
但資本對于極智嘉的投資背后,也是有條件的。
《節點財經》發現,極智嘉的投資方賦予其一系列特殊權利,同時也要求公司在未來 18 個月內成功上市以應對巨額贖回負債。
截至 2024 年 10 月 31 日,極智嘉的贖回負債已增至約 69.2 億元。公司的流動負債凈額也居高不下,顯示出公司當前面臨的嚴重財務壓力。
鄭勇必須謹慎處理相關財務和法律問題,以確保公司平穩過渡。融資雖然為公司的業務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但也為公司的財務狀況增添了不確定性。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行業的競爭同樣激烈。
隨著 AMR 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研發自主移動機器人,甚至一些客戶也在探索自建解決方案,這無疑對極智嘉的市場份額構成威脅。
事實上,倉儲機器人賽道當前面臨技術、成本、市場等多方面的挑戰。除了極智嘉這類企業之外,很多傳統自動化設備廠商,憑借豐富的自動化設備研發和制造經驗,也已經開始涉足智能倉儲機器人領域。
《節點財經》看來,倉儲機器人賽道市場較為分散,行業門檻或技術壁壘并非高不可攀,這也導致,極智嘉目前的市場優勢,極有可能被新出發者所打破。
未來,技術的優化、場景的適應性以及成本的控制,都將決定一家倉儲機器人企業的發展。
面對持續虧損的財務壓力,極智嘉此番港股之旅,不僅是新的起點,也可能是一場決定命運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