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伊
有些事情是物極必反的,比如從來沒有人看直播帶貨的我家,最近瘋狂收看各個平臺的泡泡瑪特直播。
但不管怎么說,主播收獲了流量與收入,商家收獲了銷量和品牌關注度,進而帶動股價,我們收獲了一群市面上正當紅的,做工粗糙,價格離譜,且明顯過幾天就會被人棄之如敝履的玩具手辦。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正面收獲,情緒價值這一塊,其實是給到位的了。
我們都知道這是資本做局,新世代的口紅效應,但卻都樂于參與。因為,目前的整體經濟環境,并不支持我們花更多的錢,去獲得心理慰藉。69 塊的 labubu,星星人,最是合適。
當然,玩歸玩、鬧歸鬧,我們在享受奶嘴的時候,其實也要考慮直播帶貨,究竟在汽車產業里有沒有用?
其實,最近看到的幾乎所有論調,都表示直播汽車帶貨,其實是一場沒有什么大前途的產業。為什么這么說呢?
為什么看直播?
不論從任何平臺上買東西,一個最核心的需求在于有需求。
比如,之前先是搞得風聲水起,后來又搞得雞飛狗跳的董宇輝,其核心在于首先他賣的東西絕大多數都是農產品。也就是說,所有人都需要吃,然后吃誰的不是吃的情況下,優先選擇能夠在提供優質產品的同時,提供情緒價值的商家。
你想想看,你一邊在灶臺上忙里忙外,一邊有個小伙子給你吟詩作對,直夸你這菜還沒吃呢,聞著就香,你什么體驗?就差揭鍋蓋的時候,給你來個小當家特效了。
當然,也有人不提供身體與物質供給,完全提供精神食糧。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泡泡瑪特,就是那種完全沒什么技術含量,但全是商業考量的資本盤絲洞。
以此類推,減去可能收到的玩具,其實還有另一波人,直擊心理需求。比如,在線唱歌跳舞(我愛看的《純情蟑螂火辣辣》就屬于這一票),在線答疑解惑,在線情感幫助。
簡單來說,直播帶貨的問題在于所有的貨可能沒什么大不同,情緒價值是影響下單成交的核心因素。
那么,賣車呢?
但問題是,這是車提供給你的情緒價值,而不是直播,或者主播給你的。
邏輯非常清楚,當你要買大米,理論上不論是東北的五常大米,還是本地的大米,差別其實沒那么大,最多也就是口感上略有差異。你不會因為喜歡某個主播,而強行讓他換你喜歡的大米。
但買車不同,一開始你就已經選定了一個目標。
豪車你買不起,主播再撩人,你也買不起。便宜你看不上,主播再撩人,你還是看不上。有些品牌你天生拒絕,主播給你翻跟斗,你還是會拒絕。因為這不是一個跟斗的事兒。
而是我的品味在那里,好惡在那里,誰也別想輕易忽悠我轉向,叫爸爸也不行。
所以,賣車主播能夠提供給你的價值就很有限了。他們來到你的直播間,是因為你直播間賣的是這款車。而換一個人賣同樣一款車,也絲毫不會影響你同樣點擊進入了。
此時,有人一定會給出一個反駁意見。比如,雷軍,李想。
核心 IP 的邏輯基礎
雷軍和李想,確實是一種視頻帶貨的核心 IP。
如果往更早一些去推,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特斯拉的老板馬斯克,其實也都算是這種核心帶貨的強棒選手。
或者更極端一點說,人們有時候更愿意把這樣的企業和企業領導者,歸類為 " 宗教企業 "。
也就是說,無論這個企業賣什么產品,只要這個領導人親自推薦大家去買,其實銷量就已經無需太過擔心了。
但一個往往容易在人流和銷量數據報表下被淹沒與忽略的事情是,這樣直播帶貨的核心 IP,想要做成功,一定是有一整套完整的商業邏輯閉環的。產品的品質,產品策略的精準,以及企業領導者的個人形象,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共生體,缺少了任何一塊,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而制造出這種性能卓越、設計遙遙領先的喬布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其極為偏執的對于產品細節的強迫癥式執著。當人們拿到 Macbook air,拆開機器之后會發現,所有的工業設計,條線清楚,零部件碼放整齊,人們進而相信了喬布斯的強迫癥并不因為宣傳,而是真的源于對自己產品的熱愛。
你看,這短短的幾行字,從任何一個角度,都補完了這一整套宗教型企業搭建完成的所有核心要素。
我們熟悉的小米,同樣也可以從這些角度上找到某些契合點。比如,堅持主流功能的遙遙領先,堅持在看齊主流功能的同時,讓價格處在極具競爭力的位置上。此時,再配上雷布斯和藹可親、春風拂面般的笑容,你高低得買個支持下。
你看,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
更多時候,我們選擇在線上購車,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是因為產品,就是因為 IP。如果兩樣都沒有,你一個小主播想靠你對產品的熟知度,以及個人的小魅力,讓人掏出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買輛車,也不是不可能。
但,一般能從爸媽搞來這些錢下單的,基本都是沒有到法定考駕照年齡的。
所以,現在的問題在于,這樣搞賣車直播,還有什么意義嗎?有沒有機會把這塊盤活?
直播的生路
直播的發起者們大抵也很清楚,想要讓人在線下訂,其實希望十分渺茫。
所以,他們要做的是,盡可能地將對產品的還在搖擺、還在對比期內的用戶,通過主播的顏值、才藝,把意向固定下來,進而換取他們走入門店,線下體驗,從而換取成交可能性的一個機會。
簡單來說,就是多個渠道多條路,總比在 4S 店泡茶、刷手機、斗地主,等著用戶上門的要主動多了。
但如果僅僅只是轉化,那么轉化的效率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缺乏核心 IP 的情況下,所謂的主播,只是將線下講車的話術,在線上重新復述一遍。
對于在買車前已經被各路自媒體的試駕、評測、口水戰轟炸了好幾遍了的人來說,這種講車的邏輯幾乎毫無意義。
因此,想要換個活法,讓賣車直播獲得完全的出路,其實就是將幾種可能性完全重新規劃,有機整合。
比如,點進來的都是對這款車感興趣的,那么終身免費保養的權益,就只能是不定時抽取,有數量分發了。
你想想,想要買車,進來看看就獲得了與你身份證完全綁定的,終身限量版福利,為了這碟子醋,高低得包一盤餃子吧,買輛車以示敬意吧?不然你怎么對得起這輩子從來沒有過的,這么好的運氣?
這一下下的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的,等這位老板從直播間走出來的時候,必然是涅槃重生,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啊。
哪怕你完全扛不住,大家想著看看今天這個老板又會出什么洋相,也是一個快速聚攏人氣的好方法。
至于,什么 CEO 親自在董事會拍桌子要來的福利,每一次抽十個人和品牌代言人某某明星共進晚餐。所有的情緒價值,給足、給夠,給爽。
直播間自然又是一番熱鬧的景象。
當然,當觀眾開始將自己帶入到 " 老板是我兄弟,購車全是福利 " 的短劇劇情里之后,猛然發現,這車還這么好,做工還這么細,這個品牌從 CEO 到門房大爺,一個個都是細節偏執狂!此時,一個嶄新的宗教企業,則即將拔地而起!
這個時候,再看直播,就不是看直播了。而是每一天都見證與我們靈魂抵死纏繞,生命息息相關的好兄弟、好伙伴、好朋友,成長的每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