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巨潮 WAVE,作者 | 謝澤鋒,編輯 | 楊旭然
四年入主 5 家上市公司,染指尚德電力、忠旺集團、天邦股份、祥光銅業。廈門國資對資產重組情有獨鐘。
而且,被收購企業涉及光伏、鋁業、養豬、家居、銅業等等,所屬產業不一而足。其動作頻率之快,出手迅捷闊綽,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相當少見。
廈門建發與國貿控股、象嶼集團并稱廈門國資 " 三劍客 "。三大集團均豪居世界 500 強。三家企業從供應鏈管理和房地產起家,構建起規模龐大的產業 + 金融投資商業艦隊。
背靠廈門經濟特區 45 年的跨越式發展,背靠福建這一經濟大省,放眼各地國資,綜合實力能夠在廈門國資體系之上的并不多。
憑借龐大的資產規模,高信用的國資背書,廈門國資艦隊開始用資本杠桿撬動其發展的第二曲線。其中尤其耀眼的就是 " 建發系 ",近年來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橫沖直撞,縱橫捭闔,尋覓各種投資機會和重組紅利。
在國資收縮戰場,聚焦主業的大背景下,以建發集團為代表的廈門國資多少有些另類,也容易引起質疑。但很多投資價值,也許就藏在這些看起來已經進入危局的企業里。
01 收購
摘掉 ST 帽子的第三天," 浙江豬王 " 天邦食品,就迎來了自己的 " 白衣騎士 "。
根據 5 月 8 日晚間的公告,廈門建發物產聯合南寧漓源糧油,馳援 7.4 億元,分別獲得天邦 2 億股票。但值得注意的是,重整完成后,現任實控人張邦輝依舊掌控天邦食品,仍將是最終的話事人。
建發物產自己就是糧油商貿的巨頭企業,2024 年營業額超千億元,年經營總量近 3500 萬噸,玉米、高粱、大麥、葵花籽粕等進口量都穩居全國前三位。 入股天邦,能夠產生上下游協同的產業聯動,更有機會扭轉天邦的困局。
投資規模上來看,這次出手只能說是建發系的小試牛刀。
如今,建發集團旗下擁有建發股份、建發國際、建發物業、建發新勝、美凱龍(A+H)、建發合誠 7 家上市公司,還參股了廈門航空、廈門國際銀行、廈門國際信托等企業。
憑借獨特的中式建筑風格,建發房產更是逆襲至中國房企第 7 名,2024 年營收突破 1400 億元,歸母凈利潤達到 43 億元,成為房地產周期下行,大型房企紛紛暴雷中的一股清流。
根據福建省發布的數據,建發集團以 7834.28 億元位列福建企業榜首,國貿控股和象嶼集團排在二三名。業務涵蓋供應鏈、房地產、旅游展會、醫療健康和新興產業投資等。
建發集團更是躋身全球 100 強,位居第 85 名,體量比中糧集團還要大,在貿易大賽道中僅次于托克集團和三菱商社。
2023 年 6 月,建發股份及旗下房地產公司聯發集團共同斥資 62.86 億元,將美凱龍 29.95% 的股權收入囊中。曾經的 " 中國最大家居賣場 " 紅星美凱龍因此在危局中獲救,成為建發一員;
5 個月后,另一家廈門國企信息集團收購了電工合金,后者主營銅母線產品;
2024 年 11 月,建發旗下常熟光晟新能源成為 ST 中利產業投資人,最終花費 4.75 億元,拿下 20% 的股權,成為這家光伏困難戶的大當家。僅僅一個月后,市場傳來消息,建發即將接手尚德電力;
同在 11 月,兄弟公司廈門象嶼宣布,控股股東象嶼集團成為昔日 " 亞洲鋁王 " 忠旺集團的產業投資人,籌劃設立 " 新忠旺集團 ",與此同時,象嶼集團還要幫助廈門象嶼,啃下后者持有的江蘇德龍 89.74 億元的債權。
匯總起來,廈門國資在四年時間里連吞 5 家上市公司,建發則連下三城,頻率之高、速度之快,整個市場少見。
02 整合
商貿物流是現代商業的根基,無論是鋼鐵礦產還是農產品,無論是能源化工還是電子消費產品,只有通聯上下游,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背靠中國這個最大的消費市場,以廈門特區的政策及沿海地理優勢,輻射全球,廈門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已經誕生了三家世界 500 強巨頭。
眼下,三家企業正在通過資本杠桿撬動第二增長曲線,只是具體策略有所區別。
建發的思路,是基于過往積累的各行業深厚洞察,切入下游產業,再融合自身的物資貿易能力,為其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房地產方面,建發地產如今已晉級中國 TOP7,聯發地產也位居第 32 位,一年擁有 800 萬平方米的銷售面積,對家居裝飾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座巨大的金礦,其入主美凱龍的邏輯正是如此。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凱龍并非家居制造商,而是家居賣場。傳統商超如萬達都陷入困境,何況曾過于重視 " 高端消費 " 的美凱龍。
為此,建發試圖打破固有邊界,將美凱龍塑造成一個無所不包的商業體。從原來的賣家居到賣汽車,從之前裝修設計服務到布局餐飲、社鄰服務等新業態,甚至還可以在美凱龍打臺球、喝咖啡、入住酒店,未來不排除引入教育培訓、體育運動、婚紗攝影、超市等業態,儼然一個大雜燴的購物中心。甚至還計劃幫助美凱龍把家具賣到海外。
但轉型兩年來,效果差強人意。建發接手后,美凱龍共計虧損 57 億元,過去三年盈利總和全部吞噬。5 月 13 日,原掌舵人車建新被立案調查并實施留置措施,美凱龍的復蘇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打通地產和家居家電的愿望很美好,商業邏輯也相當通暢,但此前美的置業和美的集團也沒有實現。時至今日,建發的這場商業大實驗還在繼續。
除了家居賣場,建發對光伏行業也情有獨鐘。
2023 年 8 月,一家名為常熟光晟新能源的公司注冊成立,股權穿透后發現,該公司隸屬于建發股份。
從之后的一系列動作來看,這家公司就是建發整合光伏資產的投資平臺。ST 中利因深陷隋田力專網通信案賠了個底掉,建發趁機介入,后又馬不停蹄接管尚德電力,在光伏領域的野心展露無遺。
尚德曾擁有中國太陽能行業至高無上的榮耀,施正榮也因此成為中國首富,但后來的話事人順風光電也被曝資金鏈斷裂,東方資產入主僅一個月后,建發又出手接管。
不同的是,建發收購 ST 中利付出了真金白銀,但對尚德(據傳)是 " 只負責運營,并不注入資金。"
建發在光伏領域的優勢,在于大型電力企業的資源,建發表示要推動中利進入各大電力投資集團的采購名單。但如今光伏全產業鏈仍在產能過剩的泥沼中掙扎,頭部企業隆基、通威都在經歷巨虧,建發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低價獲得行業資源和產能,但想要獲得經營利潤,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03 抉擇
在建發開動并購戰車,轟鳴向前的時候,廈門象嶼和廈門國貿兩家上市公司卻表現出逐漸冷靜的跡象。
廈門象嶼曾決定注資忠旺集團,忠旺由原東北富豪劉忠田創立,曾位居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鋁型材生產企業,被稱為 " 亞洲鋁王 "。
但自 2019 年起,忠旺起深陷債務、退市、虛假貿易等多重危機。劉忠田甚至因涉嫌從美國卷走巨款,而被美國司法部判處 465 年的監禁。
和建發相似,象嶼的主營業務也是供應鏈管理,但其金屬資源品類更為突出,2024 年金屬礦產業務營收就達到 2149 億元,占比接近六成。
去年 11 月 20 日,廈門象嶼公告公司將與控股股東象嶼集團聯合重整忠旺集團,公司擬出資 6.9 億元。然而,僅僅 10 天后,廈門象嶼決定放棄參與對新忠旺集團的投資。象嶼集團將繼續作為重整投資人,收購并控股新忠旺集團。
廈門國貿則更為收斂,公司多次強調要聚焦供應鏈管理核心主業,拓展健康科技新興業務。
近兩年來,廈門國貿已經做出五次剝離資產的決定,相繼將旗下國貿期貨、國貿啟潤資本、擔保小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及國貿金融中心開發有限公司股權賣給母公司,合計回血 46.45 億元。
供應鏈企業體量龐大,但盈利能力極低,且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巨大。廈門三劍客總資產合計超過萬億,但供應鏈主業毛利率只有 2% 左右,凈利率甚至不到 1%。因此,提升盈利水平,其實是廈門國資幾家兄弟公司共同的核心驅動力,只是在具體做法上有激進保守之分。
這必然是一場風險極高的游戲,但機會往往就在這樣的風險之中蘊藏。
04 寫在最后
1993 年,六位來自瑞士的金屬交易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創立了托克集團,后來公司總部搬遷至新加坡——這個身處馬六甲海峽咽喉要道的核心港口。
基于出眾的產業洞察,高超的期貨風控,以及產業鏈布局,其利潤率能夠達到 3%,在供應鏈賽道已經相當優異。且僅靠建發 1/5 的員工,就創造了后者 7 倍的利潤。相比之下,中國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因為復雜的原因,難以獲得如托克公司那樣的高利潤率。
憑借資本優勢和供應鏈能力進行資源整合,成為廈門同業們博取更高利潤率的方向。這樣的謀局是否能夠最終獲得成功,可能還需要靜待一輪新的周期繁榮,才能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