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 對等關稅 " 政策終于落地,新加坡以 10% 的關稅稅率成為亞洲最大贏家,而越南面臨全球最高的增值加權美國關稅稅率。然而,巴克萊警告,半導體和藥品行業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 7 月 31 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確定了對多個國家和地區征收的 " 對等關稅 " 稅率。
8 月 2 日,據追風交易臺消息,巴克萊在 8 月 1 日的研報中稱,根據最新行政令,新加坡保持 10% 的關稅稅率,成為亞洲最大贏家。
值得注意的是,巴克萊研究團隊的增值加權美國關稅稅率分析顯示,越南面臨全球最高的增值加權美國關稅稅率。
不過,巴克萊也警告道,半導體和藥品行業面臨更大不確定性,這些行業雖暫時豁免于廣泛征收的關稅,但一旦征收行業性關稅,對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沖擊將遠超其他經濟體。
關稅稅率最終確定:新加坡獲得競爭優勢
研報稱,根據最新行政令,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具體稅率安排顯示:
新加坡 10%、馬來西亞 19%(從 25% 下調)、泰國 19%(從 36% 下調)、巴基斯坦 19%(從 29% 下調)、斯里蘭卡 20%(從 44% 下調)。
韓國 15%、印尼和菲律賓 19%、越南 20%、印度 25% 的稅率保持不變。
巴克萊稱,對于被認定為 " 轉運 " 規避關稅的商品,將征收 40% 的懲罰性關稅,但具體認定標準尚未公布。
增值加權關稅分析:越南壓力最大,新加坡出人意料
巴克萊研究團隊的增值加權美國關稅稅率分析揭示了亞洲國家和地區面臨的實際壓力程度。
增值加權的美國關稅率(VA-weighted US tariff rates)衡量的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在對美出口中,實際暴露在不同關稅水平下的 " 經濟貢獻 " 的加權平均稅率。
據悉,普通平均稅率不考慮貿易結構:比如一些產品出口額很少卻稅率很高,會扭曲平均值。增值加權關稅率更準確反映了對國內產業經濟價值的影響,而不是單純看商品層面。
巴克萊根據最新的關稅稅率重新估算了該地區的 " 增值加權的美國關稅率 ",具體來看:
越南以 2.3% 的增值加權美國關稅稅率在全球范圍內居于最高水平,其次是泰國、馬來西亞和韓國,均在 1.0-1.4% 區間。
巴克萊分析顯示,亞洲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對美國關稅的敞口更大:
越南有高達 15.1% 的國內增值部分(VA)直接暴露在受美方關稅影響的出口中;泰國 9.0%;馬來西亞 8.7%;韓國 6.9%;新加坡 6.8%。
相比之下,菲律賓(3.1%)、印度尼西亞(2.3%)和印度(2.0%)的風險敞口相對較小。
這些數字意味著這些國家和地區的 " 實際經濟價值 " 中,有相當一部分依賴于對美出口中被征稅產品的銷售。換句話說,如果美國繼續提高或擴大征稅清單,它們會首當其沖受到沖擊。
巴克萊特別指出,令人意外的是,極度開放的新加坡增值加權美國關稅稅率僅為 0.5%,相對較低。這是因為新加坡對美國關稅的大部分敞口來自半導體和藥品行業,這些行業目前豁免于廣泛征收的關稅。
半導體和藥品關稅:潛在的更大風險
巴克萊在研報中提醒道,雖然當前關稅安排已經明確,但半導體和藥品行業面臨的潛在關稅威脅不容忽視。
據見聞此前文章,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當地時間 27 日宣布,特朗普政府將在兩周內公布對半導體進口的國家安全調查結果。這一表態引發市場對新一輪芯片關稅即將出臺的擔憂。
這項基于 1962 年《貿易擴張法》第 232 條款的調查可能為對芯片進口征收新關稅奠定基礎。而特朗普政府已多次運用此類貿易調查工具對多個行業實施關稅措施。
巴克萊指出,對新加坡而言,藥品關稅構成特殊威脅。如果按照特朗普此前威脅的 200% 稅率征收藥品關稅,將對新加坡造成嚴重沖擊,因為藥品是新加坡對美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央視新聞,特朗普 7 月初表示,美國將很快對藥品征收高達 200% 的關稅,但將給藥企至少一年的時間,在關稅生效前將供應鏈轉移回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