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武英
編輯 | 張佳儒
今年以來,國內存儲行業接連傳出大消息。近日," 國產存儲芯片之光 " 長鑫存儲已經啟動上市輔導。而在此之前,另一家國內存儲行業獨角獸企業已經遞交招股書,沖刺創業板 IPO。
這家企業就是大普微,它是國內領先的企業級固態硬盤(eSSD)研發企業,2023 年在國內 eSSD 行業排名第四,產品廣泛應用在數據中心服務器、AI 服務器等領域,在今年也通過了 DeepSeek、英偉達、xAI 三家全球 AI 頭部前沿公司測試導入。
不過,截至 2024 年末,大普微仍然處于虧損狀態,2022-2024 年累計虧損超過 13 億元。此次 IPO,大普微采用的是創業板剛啟用不久、針對虧損企業的第三套標準,它能順利上市嗎?
國內存儲芯片獨角獸
沖刺創業板首家未盈利 IPO
2008 年 1 月 16 日的美國舊金山,喬布斯在 MacWorld 大會上從一個紙質信封中抽出了第一代 MacBook Air,造就了蘋果筆記本電腦產品最讓人驚嘆的場面。這款當時最為輕薄的筆記本電腦,無意中帶火了一種存儲產品——固態硬盤(SSD)。
相比于當時大行其道的機械硬盤(HDD),同等容量下,SSD 具有體積小、靜音、讀寫速度快、耐用性更強、能耗低等優點。在消費電子時代,SSD 已經呈現出突出優勢。隨著云計算、AI 時代到來,SSD 逐漸成為服務器存儲硬件的首選,企業級 SSD(eSSD)應運而生。
2016 年 4 月,在美國高通公司工作了 8 年之久、已經擔任高級主任的楊亞飛看到了 eSSD 市場的機會以及中國市場的空白,于是聯合存儲行業專家楊慶、機器學習和 AI 領域專家李衛軍,創辦了大普微。
據楊亞飛介紹,大普微是全球范圍內最先提出把機器學習算法放到 SSD 里面的企業,并率先提出了計算和存儲智能融合的技術理念。在業務上,大普微主張全棧自研,除外購 NAND 存儲芯片外,SSD 主控芯片、固件算法和模組全部自主研發。
2021 年,大普微推出國產企業級 PCIe 4.0 SSD 主控芯片和系列全國產 PCIe 4.0 SSD 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兩年后,大普微已經成為了國產 eSSD 領域的頭部企業。據 IDC 發布的報告,2023 年大普微在國內 eSSD 市場份額達 6.4%,在所有廠商中排名第四,在國產廠商中排名第二,僅次于憶聯。
招股書顯示,2022-2024 年,大普微營業收入分別為 5.57 億元、5.19 億元和 9.62 億元,受存儲行業上游 NAND 存儲芯片價格波動影響較大。與其他快速發展的半導體企業一樣,目前的大普微仍處于虧損狀態。2022-2024 年,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5.34 億元、-6.17 億元和 -1.91 億元。
在招股說明書中,大普微表示,隨著公司市場地位的提升、業務規模的擴大,公司盈利情況將逐步改善,預計將于 2026 年度整體實現扭虧為盈。
根據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5 年修訂),不存在表決權差異的境內未盈利企業需滿足 " 預計市值不低于 50 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 3 億元 ",存在表決權差異的境內未盈利企業需至少滿足 " 預計市值不低于 100 億元 "、" 預計市值不低于 50 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 5 億元 " 兩項標準之一。
大普微是創業板啟動第三套上市標準后遞交招股書的第一家企業,由于存在特別表決權設置且未盈利,大普微符合上述最后一項標準。
招股書顯示,公司創始人楊亞飛通過大普海德、大普海聚合計控制公司 16.71% 的股份。同時,大普海德、大普海聚持有的股份具有特別表決權,擁有的表決權數量與其他普通股份表決權比例為 10:1,因此,楊亞飛合計控制公司 66.74% 的表決權,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根據以往融資記錄,大普微滿足 " 預計市值不低于 50 億元 " 的標準。
據企查查顯示,大普微在 2018 年 6 月啟動 A 輪融資,目前已完成 E+ 輪融資。據深圳龍崗區政府官網顯示,大普微 2019 年 C 輪融資時投前估值為 5 億元,到 2023 年啟動的 E 輪融資,投前估值就達到了 60 億元。招股書顯示,2024 年 12 月,大普微完成最后一輪增資,估值達到 68.10 億元。
除創始人實際控制的大普海德、大普海聚持有的 16.71% 股份外,大普微的 A 輪融資機構——國中資本合計持有大普微 12.14% 的股份,投資了港股上市公司佑駕創新的澤奕資本合計持有 5.53% 的股份,南京市國資旗下南京麒麟創投持有 5.18% 的股份。
此次 IPO,大普微預計發行不低于 10% 的股份,利用 18.78 億元的凈募集資金投向下一代主控芯片及企業級 SSD 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企業級 SSD 模組量產測試基地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分別使用募集資金 9.58 億元、2.20 億元和 7 億元。
在使用募集資金投入研發項目和建設基地之外,大普微還要用 7 億元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這引發了市場關注。
在招股書中,大普微表示,本次部分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能夠有效補充運營資金,滿足公司持續研發投入及業務規模擴大的需求,為公司持續經營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毛利率受上游影響波動較大
2024 年市占排名下滑
與其他半導體企業一樣,大普微在研發上投入較大,這也是大普微出現虧損的原因之一。2022-2024 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 1.94 億元、2.69 億元和 2.74 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34.82%、51.72% 和 28.51%。
除研發費用外,劇烈波動的毛利率也是影響大普微業績表現的重要因素。2022-2024 年,大普微毛利率分別為 -0.09%、-27.13% 和 27.28%,波動幅度較大。這主要由于核心原材料 NAND 價格劇烈波動導致,NAND 價格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價格大幅下滑,2024 年有所回升。
由于 NAND 價格下滑,2022-2024 年大普微單位容量平均單價分別為 828.46 元、341.62 元和 565.69 元。
這也反映出存儲行業由上游 NAND 和 DRAM 存儲芯片企業主導,以及大普微對上游的話語權較弱的情況,這一點在對比其他公司業務變化上尤為突出。
在招股說明書中,大普微選擇了聯蕓科技、東芯股份、佰維存儲、兆易創新、西部數據(flash 業務)、Marvell 作為同行業可比公司,但其中僅佰維存儲和西部數據(flash 業務)與其可比性更高。
不過,佰維存儲業務主要覆蓋消費級 SSD 產品,暫未大力拓展 eSSD 業務,且不涉及自研主控芯片領域。西部數據 flash 業務同時覆蓋 eSSD、客戶端業務和消費者業務,是與大普微業務最為相近的企業,西部數據 flash 業務在今年年初被拆分,以閃迪品牌上市。
根據大普微招股說明書,西部數據 flash 業務 2022 年 -2024 年毛利率分別為 28.95%、-4.39% 和 33.91%,變化趨勢與大普微一致,但毛利率更高,波動更小。
大普微和西部數據 flash 業務毛利率的明顯差異,主要來自于在上游 NAND 存儲芯片布局的差異。
全球存儲產業鏈由上游 NAND 和 DRAM 大廠主導,其產能變化直接影響全產業鏈價格和利潤變化。根據 TrendForce 研報,今年一季度,全球前 5 大 NAND Flash 廠商市場份額高達 91.3%。
今年一季度,繼承了西部數據 NAND 產能和業務的閃迪,是全球第 5 大 NAND Flash 生產商,在全產業鏈有著更高的話語權。
除閃迪外,另兩大 eSSD 巨頭 Solidigm 和三星分別是 SK 集團和三星旗下品牌,后兩者分別是全球第二和第一大 NAND 廠商。
從這個角度來看,由于存儲芯片環節在全產業鏈的主導性以及缺乏對上游存儲芯片行業的話語權,全棧自研 " 主控芯片 + 固件算法 + 模組 " 的大普微,其業績也將隨著存儲行業周期而出現周期性的劇烈波動。
根據 IDC 發布的報告,2024 年,中國 eSSD 市場規模達到 62.5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187.9%。大普微 2024 年營收也出現了顯著增長,但大幅落后于市場整體增速,市場份額和市場排名有所下滑。
根據報告,2024 年在國內 eSSD 市場上,Solidigm 和三星是第一梯隊,市場份額斷層式領先。憶聯排名行業第三,國產第一,市場份額領先于剩余其他對手。
同時在 2024 年,憶恒創源超越大普微,排名行業第四,國產第二。大普微排名則下降至行業第五,國產第三。
在這些國產 eSSD 企業中,憶聯同樣實現了全棧自研,覆蓋主控芯片 + 固件算法 + 模組。憶恒創源雖然沒有自研主控芯片,但采用了阿里平頭哥推出的鎮岳 510 等主控芯片,表現也十分突出。除此之外,在國內 eSSD 市場,浪潮信息、江波龍等企業實力也頗為強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國內 eSSD 市場變化較快,廠商的市場排名和市場份額往往呈現劇烈波動。如連續多年位列國產 eSSD 第一的憶聯,2021 年市場份額為 9.3%,2023 年份額提升至 22.4%,但在 2024 年則又下降至 11.4%。
憶恒創源 2021 年市場份額為 4.1%,排名行業第五,國產第二。2023 年份額下降至 2.9%,排名行業第七,國產第四,被大普微和浪潮信息超越。但到了 2024 年,其市場份額再次回升,重回國產第二。
行業排名和市場份額的劇烈變化,意味著當前國內 eSSD 市場格局遠未固定,如果大普微不能始終保持競爭力,保持領先優勢,或存在份額下滑、被其他競爭對手超越的風險。
綜合來看,從一家初創企業在短短 7 年時間內做到估值 68 億元的存儲獨角獸,并成為國內領先的 eSSD 企業,大普微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此次沖刺創業板 IPO,大普微能否成功上市并借助資本市場實現進一步發展,尺度商業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