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出門遛娃的人多了起來。這些年大家越來越注重文藝熏陶,帶孩子去博物館和劇場的人也多了起來。
大家進了劇場,自然要看些高雅的演出,比如經(jīng)典的芭蕾舞劇《天鵝湖》。打開某麥,場次還不少。
不過細細看看,為啥能有這么多俄羅斯芭蕾舞團在中國巡演《天鵝湖》,還一年到頭都是?俄羅斯人這文化出口真給力,自己不看了,專門服務中國人民?
顯然,這很不對勁。
其實這些團,可能比草臺班子都草臺班子。作為每年進上百次劇院的資深韭菜,正好和大家說道說道。
李逵和李鬼
不得不說,這些水團是懂中國人的。由于藝術教育的長期缺席,俄羅斯的《天鵝湖》和每年元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幾乎是普通人對西方經(jīng)典藝術的唯一想象。
了解得少,意味著人們分辨能力弱,找些半瓶子也能糊弄。要是再跳個科目三討好一下,那效果更好。
其實對真正的舞者來說,何必用這種方式來吸引眼球?
所以在看演出信息的時候,不能光看中文名。其實很多團一搜名字,立馬露餡。
比如在中國巡演二十載,還跳科目三的 " 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 "。乍一聽名字霸氣,但朕沙皇一家子都沒了,還什么皇家?
維也納皇家交響樂團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畢竟朕的哈布斯堡也早沒了!
而用海報上的名稱 Imperial Russian ballet Theatre 搜索,要找半天才能找到 " 官網(wǎng) "。一看,1994 年成立 " 致敬皇室 "。
而創(chuàng)始人曾在莫斯科大劇院工作的履歷,到中國又成了 "源于莫斯科大劇院"。
2024 年初,一個 " 比利時皇家交響樂團 " 在石家莊大劇院演出時,出了大岔劈。被人們一通搜索后發(fā)現(xiàn),這就是一個 2007 年由愛好者成立的業(yè)余樂團。" 比利時皇家交響樂團 " 這個名字,堪稱無中生有。
類似于,把公園里唱戲的大爺大媽組個隊,然后起一個 " 中國華夏軒轅神農(nóng)古法傳統(tǒng)北京戲劇團 " 的名字,去國外租個劇場演出賣票,并宣傳說這是中國的頂級藝術團體,代表了悠久的中國文化等等。
當然,這是一個不恰當?shù)睦樱辽俟珗@里唱戲的大爺大媽,范兒還是有的。
這幾年人們見得多了," 水團 " 又開始在翻譯上動歪心思。國外許多演出團體的名字都很像,我取一個李鬼的洋名,中文翻譯成李逵,神不知鬼不覺!
然后被正主打假了。
這種 " 裝高雅 " 并不是中國的專利。在維也納金色大廳,也有交響樂團專門裝扮成莫扎特同時代人模樣,專門糊弄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而戰(zhàn)爭影響下的俄羅斯人還弄出了新玩法:冒充烏克蘭芭蕾舞團巡演!
都是錢惹的禍
談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都已經(jīng)在某某大劇院 / 音樂廳演出了,水平能不行?
還真不是,如果仔細留意上面這些演出,很多都帶有" 合作 "" 租場 "的標識。
就連我們熟悉的維也納金色大廳,也是可以出租的,而且價格不貴。租下來給自己貼個金,實在是劃算。在本世紀初,就一度掀起了去金色大廳開音樂會的潮流,用的就是這種方式。
國內就更便宜了,有時幾萬塊就能拿下。
更氣人的是,這些水團,團雖然水但票價一點都不水,畢竟要撈錢的。其實交響樂和芭蕾舞世界名團的演出并不如人們想象的貴,至少比演唱會便宜。
以去年北京的兩場芭蕾演出為例:莫斯科大劇院傳奇首席扎哈洛娃和一眾首席的演出,售價 100 — 880;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 + 原班交響樂團伴奏的大陣仗,售價 280 — 1580,已經(jīng)被吐槽漲價了。
既然團已經(jīng)包裝成頂尖了,和教培的一起,上個大師課什么的也不過分,又能從家長手里賺上一筆。
怎樣找一場好演出
事實上,俄羅斯的芭蕾或者維也納的交響樂團,頂尖團體是很少的。
俄羅斯最強的芭蕾舞團,分別是莫斯科大劇院和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兩大綜合體的芭蕾舞團。
二者連同它們的舞蹈學校,分別代表著俄羅斯芭蕾的兩大巔峰。此外還有艾夫曼芭蕾舞團等現(xiàn)代風格的優(yōu)秀團體。
而以維也納為名的知名交響樂團,只有三支: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交響樂團和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另外,施特勞斯家族的后人也創(chuàng)辦了一支樂團,盡管有血統(tǒng)加持,但論水平并不算頂尖。
這些頂尖團體也會來中國巡演。今年 5 月,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在北京、上海 / 香港上演睡美人和 GALA,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將在 9 月帶來《海盜》和《天鵝湖》。
維也納愛樂樂團將在 11 月來華巡演舒曼第三交響曲、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和布魯克納第五交響曲。維也納交響樂團已經(jīng)在三月末在北京連演 5 場。
有點扎心的事實是,由于頂尖藝術團體的巡演成本非常高:幾十上百人的機酒,大量樂器、道具和服裝的運輸。因此它們的目的地,大多也是文藝消費能力較強的北京上海加上幾個大城市。在二三線城市及以下,很少會迎來這些團體。
而優(yōu)質的演出資源,也由少數(shù)幾家經(jīng)紀公司掌握;或者說,能為這些頂尖團體和藝術家服務,門檻很高。目前國內開展業(yè)務的主要有吳氏策劃、阿姆斯特朗音樂、日本梶本,如歌等公司。
所以,一項真正的海外名團演出,會很容易通過海報和推送,找到演出團體的中外文名稱,演出時間地點票價,節(jié)目乃至是哪一版本,指揮、樂團首席,乃至每一場的主演名單。乃至編舞者、舞臺、燈光和服裝設計等是誰。
反之,如果演出信息中都是高雅、頂尖,傳統(tǒng)之類的水詞,就要注意了。畢竟頂尖團體只要亮出自己的名字,就夠了。如果對某個團體有疑問,直接使用英文名或原文名稱查詢多半就能搞清。實在不行,上小紅書問一問。
如果暫時沒有看現(xiàn)場的機會,B 站上已經(jīng)有大把大把的演出資源可供欣賞,足以滿足需求。
這些藝術團體也在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柏林愛樂樂團早在 2008 年就建立了數(shù)字音樂廳,不僅有音樂會的視頻資源,還有中文的簡介和作曲家、指揮家索引。
多說幾句
" 水團 " 的出現(xiàn)并非偶然。如果說二三線城市,還可以歸咎于落后的藝術教育和產(chǎn)品提供。而在優(yōu)質演出資源多到溢出的北京和上海,水團也不少見,就有點不尋常了。
從本世紀初開始,大城市的家長們讓子女學習樂器和舞蹈已經(jīng)很常見。但過于功利的考級體系,無益于在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對應的欣賞能力。以至于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在 2019 年的兩會上建議,改革或干脆取消考級。
現(xiàn)在圣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最受歡迎的男首席之一,是 " 金飛人 " 韓國人金基珉;中國人譚元元也成為舊金山芭蕾舞團的傳奇。
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剛剛錄制完成的布魯克納交響曲全集,也在國際上收獲了一片好評。
坦率來說,水團確實是很多地方幾乎唯一能看到的交響樂和芭蕾舞演出。但在各地都有自己歌舞劇院的前提下,優(yōu)質演出為何還是罕見,值得深思。
而各大劇院的掌管者們,也該讓大家放心賣票:畢竟,除了這些頂尖團之外的大量優(yōu)秀團體,并沒有那么貴。靠著這些 " 水團 " 撐起的虛假繁榮,終歸是泡沫。
而老師總是生病的音樂與美術課,也該好好上了。藝術并不是可有可無的消遣或是炫耀的標簽,她是生活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