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9 日,中日友好醫院醫生肖飛出軌事件受全網熱議。該事件中涉事人董某畢業的北京協和醫院臨床醫學試點班(協和 "4+4")也登上了熱搜,引起廣泛討論。有多名執業醫師向記者表示,協和 "4+4" 是一種創新的醫學人才的培養模式,這一模式讓本科沒有選擇醫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擁有了做醫生的機會,但實際效果如何,有待檢驗。
湖南長沙一所三甲醫院主任醫師姜峰(化名)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 協和 4+4" 是一種培養醫學人才的新模式。這里的 "4+4" 指的是 4 年非醫學專業教育加上 4 年的醫學專業教育。
姜峰介紹,目前傳統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是需要臨床本碩 8 年,從本科教育就開始學醫,后續才有資格參加執業醫師考試。" 協和 4+4" 則打破了這個規則,允許本科是非醫學專業的學生來參加醫學專業教育,之后再進入職業醫師的隊伍。
其生源要求條件為:本科畢業生(含往屆)高校名錄參照 QS、Times 和 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任一排行榜前 50 所,或 US News 文理學院排名前 10 所(2020 年更新數據);推免生高校名錄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 年數據)。
對學生的素質要求包括通過英語 CET6 級或相當水平的英語能力考試,須通過筆試 + 多站式考試 + 專家面試的復試,以及復試前不小于 40 小時醫院、診所等醫療單位的志愿服務經驗。
協和 "4+4" 培養模式在去年 11 月曾登上過央視報道,該報道稱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試點班的 30 名學生來自北大、清華、復旦等雙一流大學,以及國外約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學、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際排名前 50 的頂尖學校。
根據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班 2026 級本科畢業生春季批次招生簡章,"4+4" 醫學試點班 2026 級招生計劃名額為 45 名。
記者發現,除了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交大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等都有類似 "4+4" 培養模式的探索。
對于這些創新,輿論普遍持支持態度,但也有一些醫學生質疑,本科四年沒有學醫,僅僅是 4 年的學習,畢業之后專業能力能否達標。另有剛剛在三甲醫院就業的醫學生告訴記者,有個別醫院并不待見 "4+4" 學制的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