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1 日,日產汽車正式發布 2025 財年(2025 年 3 月 -2026 年 3 月)第一財季(2025 年 4 月 -6 月)業績。財報顯示,2025財年第一財季日產汽車營收 27069 億日元,上年同期為 29984 億日元,同比下滑 9.7%;相比于營收,日產汽車的利潤下滑更加明顯,第一財季凈虧損 1157 億日元,同期凈利潤為 286 億日元,由盈轉虧,這也是日產汽車第四個季度出現虧損。營業利潤虧損 791 億日元,同期營業利潤為 10 億日元,減少 801 億日元。報告期內,日產汽車利潤率為 -2.9%,同期為 0%。
日產汽車表示,利潤由盈轉虧是因為銷量減少、匯率波動和美國關稅。報告期內,日產汽車全球銷量為70.7 萬輛,同比下滑10.1%,銷量的下滑也直觀地反映出日產汽車在市場上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日產汽車全球銷量已經被鈴木汽車反超,在日本汽車制造業種排名第四,前二分別是豐田和本田。這些數據之間相互關聯,營收的下降與銷量的減少緊密相關,而凈利潤的虧損更是受營收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與同行業其他品牌在該季度的表現相比,日產汽車的這些數據明顯遜色,例如豐田汽車在同期可能保持著銷量和利潤的穩定增長,這也進一步凸顯出日產汽車目前的困境。
美國政府對汽車加征關稅,是日產汽車收益惡化的重要原因。據日產汽車透露,美國關稅使公司利潤減少 687 億日元,預計 2025 財年營業利潤最大縮水 3000 億日元,這一加稅政策直接提高日產汽車在美國市場的銷售成本,為了維持市場份額,日產要么降低自身利潤空間,以維持原有價格銷售,要么提高產品售價,而提價又會削弱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導致銷量進一步下滑。無論哪種選擇,都對日產的利潤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面對如此嚴峻的經營狀況,日產汽車也采取一系列產能調整措施。首先,日產汽車計劃到 2026 財年將全球產能削減 20%,日產汽車將整合墨西哥工廠,將所有汽車生產整合到阿瓜斯卡連特斯綜合工廠,以提高生產和物流效率。在日本本土市場,日產汽車將在 2027 財年結束前停止其日本追濱工廠的汽車生產,并將業務轉移到其位于日本南部福岡縣的工廠,這是該公司削減產能的全球重組計劃的一部分。在中國市場,日產汽車的產能從 150 萬輛削減至 100 萬輛,武漢云峰工廠已被東風汽車旗下嵐圖汽車收購。此外,日產汽車計劃到 2027 財年將裁員人數增加至 20000 人,相當于全球員工總數的 15%,包括全球生產、管理和研發部門的直接、間接員工。
盡管日產汽車目前面臨困境,但在未來展望與應對策略上,還是展現出了一定的決心與規劃。在產品投放方面,日產計劃到 2027 年夏季投放 10 款新能源車型,產品覆蓋轎車、SUV 及皮卡,并提供燃油、純電、插混、增程等多元動力組合,滿足不同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在技術研發上,日產計劃未來 5 年投資 2 萬億日元用于加速汽車電氣化,并計劃在 2030 財年之前推出 23 款新型電氣化車型,還將研發劃時代的全固態電池技術,預計 2028 年實現大規模生產。此外,日產還將持續優化 e-POWER 技術,不斷提升燃油經濟性和駕駛體驗。
從長遠發展來看,合理的產能調整有助于日產汽車優化產業布局,使其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將資源集中投入到更具競爭力的車型和市場領域,為未來的業務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豐富的新能源車型投放,能夠讓日產在快速增長的新能源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購車需求。不過,日產汽車確實面臨巨大挑戰,新能源市場競爭激烈,技術研發也存在不確定性,日產需要加快步伐,提升自身的執行力,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重回發展的正軌。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