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王元祺 編輯|Cong
當一臺純電 SUV 碾過山間碎石路,車輪揚起的塵土落在啞光黑輪眉上,卻絲毫不影響它繼續向山頂觀星臺爬升——這不是燃油車的專屬場景,而是沃爾沃 EX30 Cross Country(后簡稱為 EX30 CC)正在書寫的新故事。
作為沃爾沃家族首個純電 Cross Country 車型,也是首個基于 SUV 打造的 Cross Country 產品,它的登場不僅是一次新品上市,更是一個延續 26 年的冒險符號在電動時代的自然生長。從 1997 年首款跨界旅行車的誕生,到如今以純電身份填補豪華純電跨界市場空白,沃爾沃用 EX30 CC 證明:真正的冒險精神,從不會被能源形式定義。
近 30 年跨界基因的進化之路
1997 年的歐洲汽車市場,還沒有『跨界』這個明確的標簽。當沃爾沃基于 V70 旅行車推出 V70 Cross Country(又稱為 V70XC)時,很多人好奇:為什么要給一臺旅行車裝上更厚的保險杠、抬高底盤?
V70XC
答案藏在北歐的生活里——那里的人既需要旅行車的優雅裝載,又渴望在周末逃離城市,駛向森林與湖泊,而傳統轎車的通過性、SUV 的油耗都無法滿足這種『雙重需求』。V70 Cross Country 用『旅行車的優雅 +SUV 的通過性』給出了答案,也由此開啟了 Cross Country 系列的傳奇。
初代 XC70
這個系列的基因從一開始就帶著『實用主義的浪漫』。2000 年,V70XC 第二代車型更名為 XC70,不僅底盤通過性進一步強化,還在細節里注入『全路況』的底氣——比如更堅韌的車身涂層,能抵御北歐冬季的融雪鹽腐蝕。到 2007 年第三代 XC70 登場時,RTI 導航系統和 TFT 液晶儀表的加入,讓『冒險』不再需要依賴紙質地圖,科技開始成為冒險的新伙伴。
V60 Cross Country(2016)
2016 年 V60 Cross Country 的出現,則把跨界的靈活性玩出了新花樣——基于 V60 旅行車打造的它,既能在城市通勤時保持轎車般的操控,又能憑借陡坡緩降功能輕松應對郊外淺灘,彼時的它已經悄悄埋下『輕越野』的伏筆。真正的轉折發生在 2020 年之后。當電動化浪潮席卷汽車行業,Cross Country 系列沒有選擇固守燃油陣地。V60 Cross Country 先推出插混版本,用『電動 + 冒險』的組合試探市場。
EX30 CC(2025)
而 EX30 CC 的登場,則徹底打破了『純電 = 城市代步』的偏見——它標配雙電機四驅系統,把離地間隙優化至 196mm,還帶來車頂行李架、外放電等戶外裝備,甚至在車頭雕刻上瑞典凱布訥山脈的經緯度坐標。從旅行車到 SUV,從燃油到純電,Cross Country 系列始終沒變的,是對『無界探索』的堅持:無論能源形式如何變,人們對自然的向往、對自由的追求,值得被認真回應。
小而精悍,藏著北歐的『冒險哲學』
第一次見到 EX30 CC 的人,應該會被其身上的『矛盾感』吸引:身形算不上龐大,卻透著一股『能吃苦』的堅韌;作為純電車,卻比很多燃油 SUV 更像『戶外老手』。這種特質,正是它作為『北歐高智感純電 SUV』的核心——用精準的設計和技術,在『小身材』里裝下『大冒險』的全部需求。
EX30 CC 的設計從一開始就帶著『戶外基因』。啞光黑色的前后保險杠像給車身裹上了一層鎧甲,即便蹭到巖石也不易顯痕;19 英寸空氣動力學輪轂的黑色涂裝里藏著空氣動力學考量,既能減少風阻,又能在泥地行駛后輕松清理。
最動人的是那些『專屬標識』,比如 C 柱上的『Cross Country』高亮黑浮雕、后尾箱蓋的同款字樣,以及車頭盾形格柵上的山脈地形圖——那是瑞典凱布訥山脈和阿比斯庫國家公園的輪廓,仿佛在告訴每一個駕駛者:『這臺車的「故鄉」,本就是曠野?!?/p>
但真正讓它能『走進曠野』的,是藏在設計之下的硬實力。196mm 的空載離地間隙,比同級別很多城市 SUV 高出近 20mm,這意味著當它遇到山間坑洼時,底盤不會輕易被碎石磕碰;四輪四角的設計讓車輪盡量靠近車身首尾,接近角達 19 °、離去角 26 °,即便在陡坡上倒車,也能減少『磕底』的擔憂。
雙電機四驅系統是它的『動力心臟』,前軸 115kW、后軸 200kW 的動力分配像一雙穩健的手,在冰雪路面上能牢牢抓住地面——就像在雪山民宿的盤山路上,即便路面結著薄冰,它也能穩定牽引車身,不會出現打滑的狼狽。
對于戶外愛好者來說,『能裝』和『能用』有時比『能跑』更重要。EX30 CC 的后備箱在常規狀態下就能裝下露營帳篷和折疊桌椅,放倒座椅后容積可達 1000L,塞進沖浪板或山地自行車也不在話下。如果還不夠,車頂行李架能額外承載 68kg ——那是兩個登山包加一個置物籃的重量。最貼心的是外放電功能,抵達山頂后插上放電槍,天文望遠鏡、露營燈、甚至小型咖啡機都能運轉起來,星空下的一杯熱咖啡,成了冒險里的小確幸。
而當它從曠野回到城市,又會立刻切換成『精致伙伴』。打開車門,撲面而來的不是刺鼻的塑料味,而是亞麻纖維的天然氣息——儀表臺的面板取自亞麻莖,表面會隨時間生出自然光澤;座椅的羊毛混紡面料帶著 30% 的澳大利亞羊毛,既溫暖又不易臟,還能回收再利用。如果剛從漁港碼頭回來,車內彌漫著魚腥味也不用慌,北歐極境智慧座艙空氣凈化系統會快速運轉,CN95 級濾芯能過濾掉 98% 的異味飛沫,幾分鐘后就能找回清新。
座艙里的『北歐感』不止于健康,更在于氛圍。松綠主題的內飾像把北歐森林搬進了車里:松綠色的織物座椅搭配黑色石紋飾板,亞麻飾板的紋路里藏著自然的肌理;槐藍主題則像斯堪的納維亞的夜幕,丹寧飾板帶著牛仔的復古感,在氛圍燈的映照下仿佛有星光流動——這兩種主題的材質都藏著『可持續』的巧思。
比如丹寧飾板來自廢棄牛仔褲的再生棉纖維,Nordico 植然皮則由松樹脂制成,比真皮更環保。哈曼卡頓音響的回音壁設計是另一個驚喜,1.2 米長的儀表臺里集成了多個揚聲器,播放的音樂像從前方曠野傳來,無論是山間的風聲還是城市的爵士樂,都能生出『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安全與操控,冒險的『隱形鎧甲』
沃爾沃對『冒險』的理解,從不是『魯莽前行』,而是『有準備地探索』。這種理念在 EX30 CC 上更被發揮到了極致。
EX30 CC 的車身結構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71% 的高強度鋼應用比例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其中硼鋼占比 18% ——這種能承受巨大沖擊力的鋼材,被用在 A 柱、B 柱和車頂,就像給駕乘艙搭了一個『鋼鐵框架』。更巧妙的是『三段防護』設計:低速碰撞時,前鋁合金防撞梁和吸能盒會通過形變緩沖能量;若遇到嚴重碰撞,駕乘艙的超高強度鋼會牢牢守住空間;就連尾部也用硼鋼和高強度鋼加固,在高速追尾時能把變形控制在遠離電池包的區域——這也是它作為純電車的『專屬安全考量』。
主動安全技術則像一個『預判型伙伴』,能在危險發生前給出提醒。5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和 5 個攝像頭組成的『感知網』,即便是暴雨夜行車也能穿透雨幕——當國道隧道里有拋錨車時,系統會提前識別并發出預警,甚至在緊急時自動避讓。在漁碼頭這種車流混雜的地方,交叉路口自動剎車功能能盯住突然竄出的電動車;而在機場高速遇到團霧時,Pilot Assist 領航輔助會自動保持車距和車道,不用時刻緊繃神經。
操控的『靈巧感』則讓它在各種場景里都能『從容轉身』。5.4 米的轉彎半徑是個不小的驚喜——在老城窄巷里,只需一把方向就能調頭;在堆滿魚筐的碼頭,也能靈活穿梭。雙電機四驅帶來的低重心,讓它過彎時像被『穩穩按在地面』,即便是盤山公路的連續彎道,也不會有側傾的不安。3.7 秒的零百加速則藏著『實用主義』,在山路遇到慢車時,能快速完成超車,減少在對向車道的停留時間;而 38 米的百公里制動距離,又能在突發情況時穩穩停下。
這些細節組合起來,構成了 EX30 CC 的『安心感』。它不會讓你覺得『冒險要賭運氣』,而是讓你相信『只要想去,就能安全抵達』。就像在雪山民宿的下坡路上,不用緊張地控制剎車,陡坡緩降系統會自動調節車速;在山頂碎石灘停車時,360 ° 全景影像會清晰顯示車輪與石塊的距離——這種『被守護』的感覺,正是沃爾沃對『冒險』的溫柔注解。
冒險,是對生活的真誠
傳承繼續從 V70 CC(右)到 EX30 CC(左)
從 1997 年 V70 Cross Country 帶著旅行車駛向曠野,到今天 EX30 CC 以純電身份征服山路,沃爾沃用 26 年證明:冒險從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與自然共處』;豪華也不是『炫耀財富』,而是『對生活的真誠』。
EX30 Cross Country 的登場,填補的不只是豪華純電跨界市場的空白,更是對『純電使用場景』的拓展——它讓人們相信,純電車可以不止于城市代步,還能成為走向曠野的伙伴;它也讓人們看見,可持續與性能可以共存,安全與冒險并不矛盾。
當這臺車的車主在山頂用外放電煮咖啡,看著車頭的凱布訥山脈坐標與真實的星空重疊時,或許會明白:所謂『冒險』,從來不是去多遠的地方,而是擁有『隨時出發』的勇氣;所謂『豪華』,也不是用了多少昂貴的材料,而是每一個細節都被認真對待——這,正是 EX30 CC 留給電動時代的禮物。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