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管理人發布消息,因無重整可能,長沙中院已裁定其破產。這一事件標志著 Jeep 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徹底退出。
廣汽菲克的衰落不僅是行業變革的一個縮影,也是多重其它因素疊加的結果。從產品層面看,Jeep 車型長期存在質量問題,如自由光 " 燒機油 "、指南者變速箱頓挫等,導致用戶口碑崩塌。第三方投訴平臺數據顯示,廣汽菲克旗下車型常年位居質量投訴榜前列," 不是在修車,就是在去修車路上 " 成為車主自嘲的口頭禪。在電動化轉型上,廣汽菲克更是嚴重滯后。當比亞迪、蔚來等品牌電動車型密集上市時,廣汽菲克新能源產量竟為 0 輛。這種戰略上的遲緩使其錯失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黃金發展期。
此外,股東內耗也加劇了廣汽菲克的困境。Stellantis 集團與廣汽集團在技術路線、市場策略上長期爭執,導致產品更新緩慢。十年間,廣汽菲克中方、外方總經理輪番上陣,平均任期不足兩年,戰略無法延續,團隊士氣渙散。此外,雙方在電動化轉型、股權分配等問題上的分歧,最終導致合資公司陷入僵局。2022 年,雙方協商終止合資關系,廣汽菲克隨之步入破產程序。
廣汽菲克的破產對產業鏈上下游造成深遠影響。其核心資產長沙工廠的土地、廠房和設備經過五次拍賣均未能成交,最新起拍價已降至 12.26 億元,但仍無人問津。供應商和經銷商的債權清償面臨重重困難,部分經銷商已發起維權行動。廣汽集團雖預留不超過 2 億元專項費用用于員工安置,但一線工人的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
乘聯會數據顯示,主流合資品牌在華市場份額已從 2020 年的 51.1% 降至 2024 年的 40.2%,燃油車優勢不再。" 技術換市場 " 模式失效,合資車企面臨嚴峻轉型壓力。與此同時,比亞迪、吉利等本土品牌憑借電動化、智能化及快速響應能力,在中端市場強勢搶奪份額。
廣汽菲克的破產可謂是傳統合資模式在電動化浪潮下的必然結果。當 " 情懷 " 敵不過質量頑疾,當 " 合資光環 " 掩蓋不了戰略迷失,或許結局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