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廣東省公安廳和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的消息,預計首階段的「粵車南下」將于 11 月啟動。
通過私家車去往香港主要有機場和市區兩個目的地。
香港特區在港珠澳香港口岸附近修建了一個 5 層樓的全自動化「轉機停車場」, 大灣區內的旅客可以直接自駕經港珠澳大橋來到此處,在泊車之后乘坐接駁巴士從口岸禁區直接前往機場禁區,進入禁區之后可以直接辦理登機手續和行李托運,不需要進行任何出入境手續。
這個新的區域日后將匯集商業活動、流行文化、藝術交易和娛樂消費于一體,包括經常開演唱會的亞洲國際博覽館也在附近,預計在明年年初也將開放大灣區內游客直接自駕前往。
去往香港市區則會來的更復雜一些。
由于粵港兩地在道路、準駕、交規等方面都有諸多不同,「粵車南下」并不是一下子完全放開,而是一個四步走的漸進計劃。
從今年 11 月開始,符合條件的內地車輛可以經由港珠澳大橋進入香港口岸人工島活動,并從此處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香港市區,每天配額為 100 輛車。在流程跑通之后,香港將逐步增加每日配額,并允許內地車輛進入大嶼山等指定區域。
如果測試發現交通可控,將取消限制區域允許內地車輛進入香港市區,更長期的愿景則是希望「實現大灣區無縫跨境流動」。
在名額和區域限制之外,入境市區的粵車須按香港要求完成牌證申請程序并進行車輛檢驗,從而獲取香港車輛通行許可證。司機也須申請相同車輛類型的香港正式駕駛執照,同時申請使用口岸停車場和入境市區的粵車也均須購買第三者保險。
駕照和保險這兩點目前看來都比較容易解決,有效期內的內地駕照可以直接申領香港駕照,特區也在考慮推出針對「粵車南下」特別定制的短期保險。
眾所周知,香港是右舵車,所以在香港行車需要靠左行駛,超車也需要從右側超車,此外與內地駕駛習慣不同的交規還有:
香港有很多的單行道和小環島,環島內的車輛擁有先行權,準備進入環島的車輛必須停車讓行,支路的車輛必須給主要道路的車輛停車讓行。
大部分的高速公路限速為 80 公里,某些新建的公路(如西九龍)為 110 公里。
香港的交通信號燈是分導向指示的,綠燈亮時只能左轉或直行,禁止右轉。
如果在香港出現任何交通事故都會按照香港交規進行處理,特區和內地都能夠獲取車輛和司機的資料,在香港違反交規的罰款一般是 200 港幣起步。
目前香港市區的路邊車位普遍為每 15 分鐘 2 港幣,較為偏僻的地方則為 30 分鐘 2 港幣,為了避免有人長時間占用這些車位,咪表停車位分為三種顏色,黃色咪表一次可付費停半小時,咖啡色咪表一小時,藍色咪表兩個小時,如果你想在黃色咪表車位停車 6 小時,必須每隔半小時跑回來付費一次,不然就會收到巡警的 320 港幣罰款。
寫字樓或者住宅區的停車場收費則會更高,大型購物商場約為 20 至 30 港幣每小時,熱門地點和節假日則會上漲到 40 至 50 港幣左右。
哪怕是香港本地人也對高昂的停車費用頗為頭痛,香港的月租車位平均價格在 2000 港幣到 7000 港幣不等,電動兩輪車停車位也需要 1000 港幣左右。
2023 年 7 月 1 日開始實行的「港車北上」政策到現在已經吸引了約 10 萬港車參加,今年 5 月港珠澳大橋的雙向車流量達到了 45 萬次,平均每日 1.5 萬次。
相對于「港車北上」來說,「粵車南下」的復雜程度和給香港市區帶來的壓力顯然更大,甚至有網友擔憂,每日僅 100 輛的配額可能就會讓香港的交通壓力再上一層樓。
目前看來,新政策顯著提高了去香港機場的便利度,再也不用因為忘帶港幣現金而和香港出租車司機面面相覷了,至于去市區,我還是乖乖選擇公共交通。
資料來源:
1、香港特區運輸及物流局公告——「粵車南下」會見傳媒談話內容
2、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粵車南下」有望今年 11 月啟動
3、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如何破解出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