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電商在線
" 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
近日,伴隨著高溫黃色預警的襲來,全國多地氣溫直沖 40 ℃。炎炎夏日下,作為消暑利器的冰淇淋,銷量也跟著一路飆升。
7 月 1 日,夢龍冰淇淋公司正式完成了從聯合利華集團的剝離。一直以來,聯合利華的冰淇淋業務擁有和路雪、夢龍、可愛多等多個知名品牌,占據全球 20% 的市場份額,是名副其實的冰淇淋巨頭。
若用 2024 年份額絕對值來計算,聯合利華冰淇淋業務的體量約等于 2 個雀巢、5 個通用磨坊(哈根達斯母公司)、10 個伊利。
而此次讓冰淇淋業務 " 獨立出道 " 也并非突如其來。
今年 3 月,聯合利華冰淇淋總裁就宣布新公司 " 夢龍冰淇淋公司 "(The Magnum Ice Cream Company)成立。該公司以夢龍為名,品牌標識則融合了和路雪的經典心形 logo。
事實上,從街邊小店的東北大板、中街老冰棍,到網紅冰淇淋鐘薛高,再到便利店冰柜里的各色新品,中國的冰淇淋市場從來不缺熱鬧。但熱鬧背后,卻難覓一個真正走向世界的 " 冰淇淋名片 "。
當夢龍冰淇淋以獨立姿態輕裝上陣時,中國冰淇淋品牌或許也該思考一個問題——離世界級的 " 冰淇淋符號 ",究竟差了什么?在供應鏈、消費力、市場規模均已成熟的背景下,為何國內市場仍難打造出一個 " 中國版夢龍 "?
冰淇淋之王,如何突圍中國市場?
在不少 90 后、00 后的夏天記憶中,路邊小店門口的紅色冰柜和紅色陽傘一定有一席之地。
憑借著這一個個紅色冰柜,聯合利華冰淇淋(即現在的夢龍冰淇淋,后簡稱:聯合利華)打造出了極具辨識度的夏日專屬消費場景,也正式打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并長期霸占著中國冰淇淋市場的頭部位置。
聯合利華賣冰淇淋的歷史長達百年。1922 年,聯合利華收購了英國的一家冰淇淋制造公司 Wall's(中譯:和路雪)。1993 年,聯合利華通過與群星集團達成合作組建合資公司,和路雪進軍中國市場,免費給店家提供帶和路雪 Logo 的紅色冰柜及一把紅白相間的遮陽傘,條件是冰柜里只能賣和路雪的產品。
通過燒錢的 " 冰柜大戰 ",和路雪以北京、上海為核心,往廣州等一二線城市擴散,至 2003 年間,累計免費向商家投放了 6 萬臺冰柜,鋪進了全中國大大小小的商鋪,不僅搶奪了線下零售終端也打開了品牌知名度。此后,聯合利華以和路雪冰柜為主要渠道,在國內陸續引進了夢龍、可麗波、百樂寶等 20 多種冰淇淋品牌。
除了渠道之外,聯合利華的另一大王牌就是當時領先于市場的冷鏈物流能力。
在 90 年代,國內很多地方的冷藏運輸依舊是用大錘敲碎大冰塊,然后把碎冰撒到裝載著食品的車廂的土方法。聯合利華進軍中國市場后,就在北京、太倉等地先后建立現代化工廠,并在廣州建立冷庫,無論是設備還是技術都是從國外進口,有著明顯的優勢。
作為 90 年代就進入中國的洋品牌,聯合利華一開始走的就是中高端路線,最便宜的產品基本都要兩塊錢,夢龍則是以 7 元一根的價格高調進入國內市場,時至今日,仍然是高端雪糕的代表之一。
不過,2021 年,夢龍被爆出 " 雙標用料 ",即大陸版冰淇淋成分為大比例植物油和少量的奶粉,國外配料表中卻用牛奶,這一 " 雙標 " 無疑打擊了多年積累下來的品牌信譽度。另外,隨著本土品牌伊利和蒙牛發展壯大,聯合利華在中國冰淇淋市場的份額逐漸被擠壓。
數據顯示,2024 年,按零售總額計算,中國冰淇淋市場的前三大公司分別為伊利、聯合利華、蒙牛;前三大品牌分別為巧樂茲(伊利旗下)、伊利、可愛多(聯合利華旗下)。
千億市場,新老品牌爭奪不斷
盡管夢龍冰淇淋當下的境遇,不再如最初進入中國市場時那樣風光,但對于獨立后急需一份亮眼成績單的夢龍而言,中國市場是必須要啃的 " 骨頭 "。據艾媒咨詢數據,2024 年中國冰淇淋市場規模達 1835 億元,并預計在未來幾年內保持逐年上漲。
面對中國市場今年夏天的 " 冰淇淋大戰 ",夢龍冰淇淋積極備戰。
據小食代報道,2025 年是聯合利華推出新品最多的一年,共上市了 31 款新品,數量較去年增長了 50%。其中,夢龍首次推出甜品類產品 " 布朗尼蛋糕冰淇淋 "、可愛多經典甜筒系列首次使用 " 雪芭 " 作為基底的兩款新品、可愛多全球首創的 7 層冰淇淋 " 超級棒 " 系列等。
對于蒙牛、伊利等乳企而言,液態奶業務去年出現增長瓶頸,毛利率更高的冰淇淋業務可以提供業績補充;對于高端冰淇淋品牌哈根達斯而言,在屢次傳出客流量下滑、出售冰淇淋門店傳聞后,急需謀求更多新出路。
另一端,不少新玩家也在加速入場。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到今年 5 月,國內冰淇淋相關現存企業已達 4.12 萬家,2025 年以來,冰淇淋相關企業已注冊 2204 家。在激烈的競爭之下,冰淇淋行業的商業浪潮更迭得更加迅速,新舊品牌想要脫穎而出、站穩腳跟,更是不易。
曾經的網紅品牌鐘薛高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2019 年,鐘薛高用 " 中式瓦片造型 "" 稀有原料 "" 米其林合作 " 等故事構建起奢侈光環,66 元一支的 " 厄瓜多爾粉鉆 " 雪糕在當年的天貓雙十一當天就賣超了兩萬多只。之后兩年,鐘薛高勢如破竹,GMV 全年過億,2023 年成為國內第四大冰淇淋銷售商。
鐘薛高的爆火,除了打造的品牌故事亮眼之外,離不開對線上渠道的率先洞察。彼時,不少冰淇淋品牌還沒有打通對線上渠道的轉型,鐘薛高避開了實體店的冰柜圍獵,在線上成功塑造了網紅品牌形象并積累了可觀的流量。
當各大品牌補齊線上渠道,并依托線下終端優勢降價之后,鐘薛高的網紅泡沫逐漸破滅,即便鐘薛高后期開始向商超便利店投放專門冷柜,但為時已晚。今年 6 月,鐘薛高旗下子公司鐘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因無法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被上海安得列郎晴食品貿易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另一方面,隨著國內電商平臺、冷鏈技術的不斷升級,不少區域品牌開始走出本地,走向全國,如東北大板、黑龍江馬迭爾、大慶紅寶石、遼寧中街、河南天冰等品牌。
事實上,在當下競爭激烈的中國冰淇淋市場,消費者從不缺選擇,市場已進入群雄逐鹿的洗牌期。對于各大品牌而言,在增長擴張之前,更需要的思考的問題是生存,只有不被淘汰才能繼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冰淇淋市場的新機會在哪里?
" 今年冰淇淋市場行情不太好,終端動銷較慢。直到這幾天升溫,冰淇淋產品銷售才有了起色。" 冰批賣家張先生表示,這幾年冰淇淋市場表現一般,特別是中小冰淇淋廠家的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高。
" 像雞腿冰淇淋這樣的仿真冰淇淋,還有部分消費者來嘗鮮。" 今年夏天,這類適合拍照打卡的 " 仿真冰淇淋 " 在短視頻平臺上一度引起關注,但大部分消費者在嘗試過真正的味道和口感之后,復購頻率不高。
事實上,盡管這兩年各大品牌的創意新品頻出,但再沒有能復刻光明奶磚、伊利苦咖啡、綠舌頭、東北大板等現象級冰淇淋,冰淇淋通過口味創新確實很難再產生爆款。
另外,擺在消費者眼前能夠防暑降溫的產品,早已不止冰柜冰淇淋一項,各大新茶飲店鋪的奶茶、果茶、雪頂飲品都會影響消費者購買冰淇淋的熱情。更何況,茶咖品牌們也早就看上了冰淇淋的生意。
其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憑借 "2 元冰淇淋甜筒 " 起家的蜜雪冰城。2017 年,蜜雪冰城還推出了子品牌極拉圖,主打現制 " 冰淇淋 + 咖啡 + 鮮果茶 ",并在 2023 年將 gelato 單球價格從主流的 20-30 元打入 5-6 元的低價,大眾點評顯示,截至目前,極拉圖已在河南、河北等地開出 50 家門店。
甜啦啦、茶顏悅色、庫迪咖啡等茶咖品牌,也相繼在原本的門店內增加了冰淇淋業務,產品且普遍售價皆在 10 元以內。茶咖品牌們廣泛的門店覆蓋度,與冰淇淋企業已有的商超、冰柜等渠道形成差異化,在觸達消費者的鏈路上更加直接,占據了不小優勢。
另外,今年各大平臺對于即時零售的發力也加速了消費者對冰淇淋消費渠道的改變。
前兩年,吃冰淇淋性價比最高的方案是去冰批店,挑選各種口味各種品牌的產品,一次性買兩箱拎回家,放在冰箱里冷凍著慢慢吃完一整個夏天。既不必在炎炎烈日下反復出門,冰批也比在線下商超單支購買更加實惠。
但如今,30 分鐘就能到達的 " 保冷 " 外賣滿足了消費者對于冰淇淋的 " 即食性 " 需求,疊加平臺發放的消費補貼,同樣能省下一筆錢。
美團閃購《2023 即時零售冰品冰飲消費趨勢白皮書》就顯示,39% 的消費者會在一年四季購買冰淇淋。冰品冰飲有望成為即時零售的標志性品類,其 2020-2022 年化增速約 41%,遠高于全渠道大盤;其中,冰淇淋的增速最快,達到約 65%。預計 2026 年,冰品冰飲即時零售銷售規模有望突破 630 億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讓產品迎合更多消費新場景已經成為了各大品牌們的共識。除了消暑外,冰淇淋產品也在拓展職場下午茶、美食 DIY、聚會分享、戶外運動等新場景,冰淇淋的食用場景也呈現出多元化、碎片化的新趨勢。
這也意味著,冰淇淋企業的競爭對手或許將不僅僅局限在冰淇淋行業,而是所有能帶來即時愉悅的休閑消費上。對于品牌而言,能否在更多生活場景中為消費者建立出 " 條件反射 " 式的消費聯想,或將成為下一個突圍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