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道哥說車" 關注
撰稿:張淺
出品:道哥說車
點擊↑↑↑最新投訴案例登陸財圈社「汽車質量」小程序,30 秒完成投訴全流程,你的每一條反饋都將直通車企、監管部門和千萬車主圈。或者關注《道哥說車》《財圈社》公眾號,點擊下方導航條 " 汽車質量 ",進行投訴,我們將幫助你維護正當權益。
【文 / 財圈社 & 道哥說車 張淺】2025 年的上海車展,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 " 新車展銷會 ",而是一場暗流涌動的戰略博弈場。當全球車企巨頭齊聚黃浦江畔,展臺上流光溢彩的概念車背后,暗藏的是關乎未來十年生死存亡的技術路線圖。
從智能駕駛的算法暗戰到能源革命的路徑分化,從底層技術的軍備競賽到全球化布局的合縱連橫,這場展會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汽車產業轉型期的矛盾與野心。
智能化:從 " 炫技 " 到 " 潤物無聲 " 的體驗革命
若將前幾年的智能汽車比作 " 滿身插滿傳感器的機器人 ",2025 年的智能化則更像一位 " 懂得讀心術的管家 "。車企們不再熱衷于堆砌激光雷達數量或算力參數,而是將戰場轉向用戶感知的細膩層面——如何讓技術 " 隱身 ",讓體驗 " 無痕 "。
以城市高階智駕為例,比亞迪展臺上那臺售價僅 9 萬元的 " 海鷗智駕版 " 引發熱議。這款小車搭載的 " 云雀 " 系統,能在上海老城區的弄堂里自如穿梭,甚至能預判路邊突然躥出的外賣電動車。
而隔壁極氪展臺的工程師們則指著 9X 車型上的 5 顆激光雷達笑稱:" 我們的目標是讓車主忘記自己買過‘智駕選裝包’。" 這種從 " 功能交付 " 到 " 體驗閉環 " 的轉變,背后是數據驅動能力的質變——小鵬展區的大屏實時滾動著其自動駕駛大模型的訓練數據量:"720 億參數,相當于人類駕駛員連續開車 300 萬年。"
能源路線:在 " 確定性 " 與 " 可能性 " 之間走鋼絲
當電動化從選擇題變為必答題,車企的能源戰略開始呈現精妙的 " 分層戰術 ":用插混穩住當下基本盤,用純電布局未來制高點,再用場景化創新開辟新戰場。
插混技術儼然成為車企的 " 定海神針 "。比亞迪第五代 DM 技術將海獅 06 的綜合續航推至 2000 公里,相當于從上海到北京往返無需加油充電。更絕的是其 " 智能能量管家 " 系統——車輛會結合實時油價、電價、路況甚至天氣預報,自動選擇最優動力模式。廣汽豐田則祭出 " 油電同強 " 戰略,其智能電混雙擎車型的電池包竟能拆卸作為露營電源,生生將技術痛點轉化為賣點。
而上汽的工程師悄悄透露,智己 L6 搭載的固態電池已通過 -30 ℃極寒測試," 就像給電池穿上了羽絨服 ",能量密度較傳統電池提升 50%。這些突破正在重塑用戶認知——當續航焦慮和補能焦慮同步消解,電動車的普及或將迎來臨界點。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商用車賽道的 " 場景革命 "。上汽大通的展區仿佛小型創業博覽會:搭載智能溫控系統的 " 大拿餐車 " 正在煎制牛排,香氣四溢中,工程師介紹著每公里 1 毛錢的運營成本;旁邊 " 星際 X" 越野房車展開車頂太陽能板,瞬間變身移動攝影棚。這些 " 不像車展展車 " 的產品,恰恰揭示了能源革命的深層邏輯——未來的車輛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 " 移動解決方案生成器 "。
當表面配置逐漸趨同,真正的較量轉向了用戶看不見的底層架構。那些在發布會 PPT 上僅占一頁的技術儲備,實則是車企面向未來的 " 諾亞方舟船票 "。
固態電池的突破最具顛覆性。智己 L6 的電池包被解剖展示:銀色的固態電解質層薄如蟬翼,卻能阻斷鋰枝晶生長,讓電池壽命突破 2000 次循環。寶馬的第六代圓柱電池則玩起 " 俄羅斯套娃 " 游戲——通過結構創新將電芯體積縮小 20%,卻塞進了更多活性材料。這些看似枯燥的參數,實則在重寫行業游戲規則:當電池成本降至每千瓦時 300 元,電動車的價格屠刀將揮向燃油車最后的堡壘。
線控底盤技術則上演著 " 機械消失術 "。比亞迪騰勢 Z 跑車的方向盤與車輪間再無機械連接,轉向指令通過電信號以光速傳遞,工程師戲稱這是 " 讓駕駛者與輪胎網戀 "。智己的 " 靈蜥數字底盤 " 更顯玄妙:后輪可反向偏轉 3.5 度,低速時轉彎半徑比 POLO 還小,高速變道時車身卻穩如軌道列車。這些技術如同汽車的 " 任督二脈 ",一旦打通,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才真正降臨。
中國車企的出海故事正進入新篇章——十年前賣廉價車,五年前賣電動車,如今開始輸出技術標準。上汽展區懸掛的 "Glocal 戰略 " 橫幅(Global+Local)頗具深意:其歐洲工程中心不僅適配當地法規,更將國內驗證過的換電模式與當地電網改造結合,打造 " 車 - 站 - 網 " 一體化的能源生態。比亞迪則在德國街頭玩起 " 技術降維打擊 ":用 e 平臺 3.0 打造的電動巴士,冬季續航竟比本土品牌高出 30%,逼得對手緊急調整產品路線圖。
國際品牌的反向本土化同樣精彩。廣汽豐田鉑智 7 的激光雷達專門針對中國路況優化,能識別橫穿馬路的三輪車和突然展開的廣場舞隊形;長安馬自達 EZ-60 保留 " 魂動 " 設計語言,卻將轉子發動機的情懷轉化為電驅系統的線性輸出。這些 " 混血產品 " 揭示著殘酷現實:在電動智能賽道,沒有永恒的巨頭,只有適者生存。
車企的合作伙伴名單正變得 " 面目全非 "。華為展臺化身 " 智能駕駛技術超市 ",22 家車企排隊洽談乾崑智駕系統的合作細節;地平線與大眾的合資公司現場演示本土化芯片如何將智駕成本砍掉 40%;甚至中石化都來跨界秀肌肉——其新一代超充站整合光伏頂棚與儲能系統,充電價格比競品低 15%。這些看似混亂的結盟,實則在編織一張覆蓋芯片、算法、能源的生態網絡,未來的行業競爭,將是生態圈與生態圈的對決。
漫步 2025 上海車展,會清晰感受到汽車產業正在經歷 " 寒武紀大爆發 " ——技術路線多元綻放,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比亞迪用全棧自研構建技術壁壘,華為以生態賦能重塑行業格局,新勢力憑場景創新開辟細分藍海。這場變革沒有標準答案,但贏家必然具備兩種特質:既能像外科醫生般精準解剖用戶需求,又能如戰略家般在技術、成本、體驗間找到黃金平衡點。
掃描上方二維碼登陸財圈社「汽車質量」小程序,30 秒完成投訴全流程,你的每一條反饋都將直通車企、監管部門和千萬車主圈。或者關注《道哥說車》《財圈社》公眾號,點擊下方導航條 " 汽車質量 ",進行投訴,我們將幫助你維護正當權益。
END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來自網絡 」
往期報道回顧
四
輕舟智航悶聲放大招,一顆芯片憑啥讓智能駕駛比老司機還懂規矩?
微信 :fx666m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道哥說車所有
轉載注明來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