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賓:李良彬 贛鋒鋰業董事長
訪 談:孫允廣 正和島內容總監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江西新余這個地方,其實并不是很知名,如果不是世界鋰王贛鋒鋰業所在,很多人可能不會去到這里。
但正是因為這兩年電動汽車、手機、無線耳機等行業的崛起,讓 " 鋰 " 這個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名第 3 位的金屬元素,成為市場上最火爆的焦點。中國企業深扎根,圍繞著 " 鋰 ",展開了一場上下游、跨國界的大規模布局。
李良彬無疑是這場技術產業革命浪潮中的佼佼者。他的贛鋒鋰業,如今市值 700 多億,擁有全球最大的礦石提鋰基地,鋰資源年產能 3150 噸,是全球最大的金屬鋰生產商,也是國內最大的鋰化合物供應商。
這也讓他在 " 有‘鋰’走遍天下 " 的 2021 年,以 545 億元身家,成為當年的江西首富。
江西這個地方的企業家,都很有意思,網上流傳一張圖,江西各地方的首富。
李良彬亦是如此。
外界稱李良彬為 " 儒商 ",外表儒雅、遇事謙和,但其實李良彬經歷過大風大浪甚至生死劫。
他曾與人合伙創業,最后負債累累,分道揚鑣。
2005 年的時候,他又遭遇了嚴重的斷供。因為中國并不是鋰礦大國,世界上主要的鋰礦都在一些南美國家手中,上游掌握資源擁有很大話語權,當時贛鋒鋰業極度缺少原材料,面臨生死局,倒逼李良彬開發出 "鹵水提鋰" 技術,這也是后來贛鋒堅定地通過資本市場投資礦產資源的核心原因。
2017 年,贛鋒鋰業已經頗具規模,但資源行業復雜多變,贛鋒有一次遭遇原材料危機,后來隨著贛鋒在澳洲投資的馬里昂山項目投產,原料問題才迎刃而解。而這次之后,贛鋒更積極布局資源,足跡從阿根廷到達非洲馬里,也成就了年產能 3150 噸的 " 世界鋰王 "。
如今,完成了上游資源布局、中游技術布局的李良彬,開始向下游延伸,加速固態電池的開發、電池的回收,以及低空經濟和機器人領域。這是 " 鋰王 " 李良彬的生態思維。
禪宗中說:" 凡墻皆是門。" 對于李良彬而言,幾次危機,最后都成了轉機,要么倒逼出更新一代技術,要么掌握更多資源,更上一層樓。
關于李良彬的創業經歷,正和島此前曾轉發過一篇文章,里面講得很清楚,這里不多闡釋。
李良彬,憑什么破局?這個問題很關鍵。
7 月 24 日正和島案例探訪走進了贛鋒鋰業,與 " 鋰王 " 李良彬面對面交流。對于這個問題,李良彬說:" 就是運氣比較好。"
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有一句話:偶然是由兩個或多個必然的相撞,這個世界上沒有偶然的事情,偶然中都有著必然。
所有的好運氣,都是認知的變現,是一些人站在更高的維度思考問題,規避了風險。
很多人常把成敗歸因為 " 運氣 ",但鮮有人追求其本質。所謂 " 好運 ",是強者用來自謙的,強者談運氣是格局,因為站在山巔之上,每一次機會的把握,都暗含了精準的判斷和長期的積淀。
如果你相信別人的自謙,或者失敗之后怨 " 運氣不好 ",實際上是一種逃避,用一種外在的歸因來代替 " 自我審視 ",運氣不好成了一塊遮羞布。
所以,真正的好運,都藏在那些你看不見的日積月累之中,藏在那些勇敢者一次又一次地拼命奔跑中。
正如李良彬說的," 如果世間千萬條路都沒有終點,那么堅持一個方向走下去的人,一定會走得更遠。"
我與李良彬進行了一次訪談,以下是訪談內容。
大眾最關心的問題:固態電池、鋰行業競爭
孫允廣:2021 年的時候,你當時是 " 十大經濟人物 "(中國經濟傳媒協會主辦并評選),評獎詞中說 " 深耕行業 30 多年,成為中國第一 ",當時你是 " 中國鋰王 ",如今已經是 " 世界鋰王 "。曾毓群說自己是 " 賭性堅強 ",你覺得你是什么?登頂的過程中,什么最重要?
李良彬:登頂的這個過程,我覺得 " 堅持 " 最重要。在做企業的過程中,一是只有不斷地堅持,才有可能擁有這么多資源;二是你要堅持在這個領域里,堅持在這個行業內,才有可能做成頭部企業。
孫允廣: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山頂上的風景怎么樣?
李良彬:不同的背景下,感受也不同。當你站在山頂,來了風的時候,你感覺這個風特別大,你在山頂沒有任何可以遮擋的東西。頭部企業也是一樣,當行業面臨困難的時候,感覺到的困難也會比別人更大。
原來小的時候,船小好調頭,現在很大了,掉頭就不容易,甚至有些困難是不太容易調和的。有些時候,頭部企業不一定就是優勢企業,優勢企業也不一定是頭部企業。
孫允廣:那贛鋒現在是 " 優勢企業 " 還是 " 頭部企業 "?
李良彬:我們應該是 " 頭部企業 ",在一些新進入的領域,還不一定能占優,要做到 " 占優 " 的話,一定要精心打磨。
比如說,要提高核心競爭力,一些領域就要把成本做到最低,通過不斷地技術改造,不斷地磨煉,才能做到技術第一。
孫允廣:您當年講過一句話,說如果行業里只能存活一家,那一定是贛鋒鋰業。為什么講這句話,這是一種戰略上藐視對手,還是一種基于行業的判斷?
李良彬:主要是來源于技術,雖然有的領域我們還未完全占優,但我們一是在資源方面領先,二是在化工板塊的優勢非常明顯。我覺得,一個公司無論資源有多好,最終一定是技術要領先,另外,我們有變革的能力,及時地根據市場、行業的變化做出應對,這個能力是很強的。
孫允廣:如果技術判斷錯了怎么辦?
李良彬:從戰略上講,我們在這個行業這么多年,對行業有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所以在戰略方面不大可能犯特別大的錯誤,都會去規避。
但是,要想絕對不犯錯誤,也很難說,小錯誤也是有的。但是我們一方面會聽取各方意見,不斷修正自己的戰略。比如,之前我們選擇氫氧化鋰,后來發現磷酸鐵鋰變成主流,我們就又把重點調整過來,但這不是滅頂之災,過去的產線也并不是就要淘汰,這一塊也沒有增加太多成本。我們是有這個信心的。
孫允廣:就是說,如果你投了這個技術,你的糾錯機制或者糾錯能力也是很強的。
李良彬:對。
孫允廣:或者說你在做選擇的時候,即使是完全錯了,也能夠在承受的風險范圍之內,我能不能這么去理解?
李良彬:是的。
孫允廣:采礦、冶煉原來是長項,為什么現在又要布局儲能、電池回收?這與當年的判斷不大一樣。
李良彬:第一,如果只做材料,對電池其實是不了解的。我們開始做過電池之后,再來看材料,就能夠很好地把握材料的趨勢,二者結合起來,從上往下看,再從下往上看,多了一個視角。
孫允廣:這樣會不會跟客戶形成競爭?
李良彬:不會,我們隔了一道,比如說碳酸鋰可以做正極材料,我們就不做正極材料,我就買這一塊,這樣就跟客戶加強了關系,而不是造成緊張的關系。
再比如我的碳酸鋰可以用來生產電解質六氟磷酸鋰,但我也不做六氟磷酸鋰,而是做氟化鋰,我買電解質來配成電解液,再用到電池中去,我避開了一道。
孫允廣:你做成品電池。
李良彬:對,我做成品電池,跟所有做電池的都一樣,上游是我的客戶,下游也是我的客戶,這樣繞開一道。如果我都去做,這樣就不行。
孫允廣:現在,贛鋒跟寧德時代、比亞迪之間,是不是也有競爭?你在技術上會不會還需要一段時間去追趕?
李良彬:電池方面,一些我們會去追趕,一些不會。比如在乘用車電池領域,我們無論怎么追趕,跟比亞迪、寧德時代都是有不少差距的,所以就不追了。但是,在兩輪車領域,電芯有軟包、有硬殼,我們的軟包有優勢,他們做不贏我們,也要追趕我們。
孫允廣:所以還是找準了市場的差異。
李良彬:對,你要有細分市場。
孫允廣:找到細分市場的差異,抓住自己的長處,而不是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硬拼。
李良彬:那樣肯定拼不贏的。
孫允廣:現在電動車行業大戰,對你們有影響嗎?
李良彬:因為我們沒有深入到乘用車電池,所以對我們影響比較小。目前僅做了藍電和瑞馳這兩個品牌,所以負擔也不重。
孫允廣:網上經常各種爆料,固態電池又有新突破,續航各種很牛,你認為什么時候能普及?
李良彬:這基本都是假的。固態電池現在還沒有成熟。你想,如果今年、明年真的能夠量產,那股票一定能大漲。
固態電池的電解質是固體,通常的液態電池的電解液是液體。固態電池原則上是不加電解液,但現在的固態電池,叫半固態電池,一般加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電解液。
固態電池沒有液體,不容易著火。液態電池里面的有機物,比較容易著火,一旦短路就容易冒煙、爆炸。
但固態電池有一個毛病,負極有兩種材料,一個是金屬鋰,一個是硅碳鋰,這兩種材料就跟人呼吸一樣,呼出去會扁,吸一下又會脹。一般膨脹 15% 到 20%,內部結構也會隨著膨脹,久而久之,結構蓬松,電池就不安全了。所以,固態電池目前最大的缺點就是 " 呼吸 " 跟 " 膨脹 "。
目前因為沒有量產,樣品比較貴。現在贛鋒的固態電池最貴的 20 塊錢 1 瓦斯,一些產品能做到 3 塊錢 1 瓦斯。什么概念?液態電池 1 瓦斯,不到 3 毛錢,大概 2 毛 5,大概有 12 倍到 80 倍的成本差價。
所以說,目前沒有哪一家敢講他的固態電池產業化了,尤其是用在乘用車上,目前還是 " 天方夜譚 "。我們的固態電池一般用在飛機上,飛機相對成本不那么敏感。目前來看,在乘用車領域,至少還要幾年。
面對周期,如何應對?
孫允廣:去年,中國企業家跟您做過一次訪談,叫 " 馴服大周期 "。周期這個事情,每個行業都有,光伏周期、豬周期,既然周期存在,它就是不確定性的,怎么能夠 " 馴服周期 " 或者是掌握穿越周期的密碼呢?如果能馴服周期,那周期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李良彬:這可能用詞不當,我覺得他的意思應該是 " 怎樣挺過周期 ",并不是說要把它逆轉過來。誰也無法逆轉周期,你只能順應。
在這個過程中,要盡可能挺過去,而不是說在這個過程中死掉了。這其中,你要創新,要不斷地去改變,靠技術的挖掘讓成本降低、讓管理升級,然后減員增效,節能降耗等等一些措施,該用的我們都得用,就是這么簡單。
孫允廣:你在周期中,在全球的市場做到第一,這個過程中,是借勢更多一些,還是造勢更多一些?
李良彬:企業規模小的時候,肯定是取勢、借勢。企業規模大了以后,可能要造勢,在不同的階段,要做不同策略的事情。
對于企業而言,借勢比較容易,造勢的難度很大。我們通過市場行為來造勢,那肯定也是可以做的。
孫允廣:通過技術行為,引領技術。
李良彬:對,通過技術行為,通過市場規則,進行一些造勢,這樣也不違規,否則的話,你違規了也不行。
孫允廣:技術勢能確實很關鍵。當年松下賭等離子技術,結果路線錯了,松下電視現在基本沒了。你怎么知道,你選的這個技術方向就一定代表未來?
李良彬:行業里一般會有專業判斷。如果說看錯了,往往是忽視了一些專業問題。比如說鹵水提鋰,有傳統法、有吸附法,我們沒去阿根廷之前,我們認為我們傳統精煉法的成本很低,不會認為吸附法多厲害。但我們去了之后,發現精煉法不行,我們就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改進。
不同方法里的技術也可以融合,比如說精煉法有鹽田,鹽田就要曬鹽,萃取法曬鹽時間更短,就可以借鑒改善。
孫允廣:你從一家小的鄉鎮企業,用 20 多年時間做成全球龍頭,到底做對了什么?
李良彬:我覺得,一個人的價值觀要正確,假如說坑蒙拐騙,肯定走不到今天。在發展的過程中,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會有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但逐漸都會被正氣,被正確的觀念所替代。
當年,稅務系統比較復雜,我們財務出了點問題,后來我主動找政府,第一要補繳稅務,第二要罰款。我找到當時的市長,一起去縣里協調,開了一次贛鋒鋰業地稅協調會,會議把該補交的交上,把該給我的政策獎勵也還給我。當時我們就建立起了信譽。
孫允廣:你現在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高峰了,中國哲學中 " 飛龍在天、亢龍有悔 ",到達頂峰之后,還怎么繼續向上增長呢?
李良彬:我們對行業的判斷是,這個行業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贛鋒的市場占有率應該達到 20% 左右。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優化,不斷淘汰和技術改造,把成本降到最低,保證產品的競爭優勢。
如果整個行業都往下走,那就要考慮第二增長曲線的問題了。現在還沒到頂,我們在這個行業里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怎么管好人,用好人?
孫允廣:外界形容您是 " 儒商 ",您的管理哲學是什么?
李良彬:我覺得還是要基于人性,不能違背人性進行管理。當然,人性不等于人情,一個企業太人情化了肯定不行,但是一定要尊重人性。人性是怎么樣的,一些事情可以慢慢改變,但不能突然逆轉。
你講的經營哲學,我覺得是要 " 天道酬勤 "。一個人也好,一個企業也好,還是要樹立正氣,要去努力,你不努力,總想天上掉餡餅,是永遠不會掉的,等于是白日做夢。
孫允廣:你創業初期的時候,5 個人合伙,也踩了不少坑,現在還相信人性嗎?
李良彬:那次失敗后,我總結是,合作伙伴一定要認真選擇,第一要志同道合,第二是素質、眼界、視角要跟你差不多。否則,賺了 100 萬,他跟你講,能不能把錢分掉,不要再發展了,這樣就搞不下去了。所以,價值觀、思想都要比較接近才行。
孫允廣:你現在是怎么用人的?
李良彬:中國有一句話叫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我覺得在企業里面不能這樣。你相信他,你用他,也要用制度監督他。千萬不要一味地講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人性都是復雜的,這樣一定會犯錯誤的。
我記得有一次交流中也說,在企業管理中,不能相信任何一個人。哪怕是你兒子、女兒,你也要用制度去約束他,一旦制度失效了,什么樣的風險都有可能發生。
孫允廣:國內的企業家,您最欣賞誰?
李良彬:我對任正非還是比較崇拜的。任正非有很多創舉,在某一個階段,做出一些突破。我覺得他是一個實實在在、接地氣的企業家,他講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然后應用到企業管理中去。任正非講出來的話,非常適合我們企業要做的一些事。另外,張瑞敏,寧高寧等,都是中國非常優秀的企業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孫允廣:你認為你不同于常人的特點是什么?
李良彬:我覺得我就是常人,沒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
孫允廣:這個回答特別好。現在一天工作幾個小時?
李良彬:十幾個小時。
孫允廣:怎么保持精力?
李良彬:我覺得還行,自我調節比較好,我沒什么事也會玩玩手機,刷刷抖音,但是該工作的時候還是要全力以赴。
(感謝島鄰服務運營部何海棠、權益交付與場景中心葉大若的溝通對接,對本文亦有貢獻。)
排版 | 小禾
編輯 | 允允 主編 | 孫允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