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環境的態度,或許還是可以樂觀一點。
文 / 嚴錦彥 & 林致
近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了一條新通知:《上海市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 適時開展外資游戲企業在滬研發的游戲產品視同國產游戲的政策試點 "。雖然沒有明說,但它或許意味著,未來在滬外資企業也能走國產游戲版號的審批通道,利好程度不言而喻。
據不完全統計,這已經是近兩年來,上海針對游戲相關產業的第 8 條扶持政策了。如果再往前看,你會發現上海對游戲的支持就沒停過:
2019 年,靜安區明確提出打造 " 靈石中國電競中心 " 的目標,并發布了《靜安區關于促進電競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此前,騰訊游戲國際發行部總經理王征回顧《PUBG MOBILE》的電競出海歷程時提到,他接到任務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靈石路補齊認知短板。
2014 年,上海頒布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文化市場開放項目細則》,從政策上對游戲游藝設備解禁。隨后索尼與微軟立即帶著 PlayStation 和 Xbox 入華,中國主機單機市場開始重新煥發生機。
2004 年,網絡游戲尚在國內輿論環境中備受爭議,上海卻率先成立了全國唯一的 " 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 "。
把時間拉回到更早的 1996 年,當合資企業是外企入華的主要形式時,上海政府批準育碧在上海成立獨資企業。而后的數十年里,上海育碧成了中國游戲研發公司的黃埔軍校。
01
1996 年,不會中文、從未來過中國的戈翎,接到了法國育碧總部的任務,要來中國上海開設分公司,目的是開拓亞洲市場。
不過,初來乍到的戈翎很快就遇到了第一個難題。彼時大部分外企只能以合資形式入華,但育碧創始人 Yves 并不想建立合資企業,為此戈翎通過重重關系,找到了一位上海官員。
她向官員解釋了育碧的背景,以及在中國的計劃。通過交涉,戈翎成功引起了對方的興趣。據她回憶,當時的研究報道紛紛指出中國將在兩年內成為世界第三大 PC 市場,中國本土游戲產業已經起步," 從政府角度來看,為了促進新興產業,有必要鼓勵新的參與者加入進來。"
而回到 1996 年的國內游戲產業,在政府的支持下,上海育碧只花了 4 個月時間就注冊成立,成了第一家在上海成立工作室的外資游戲公司。上海與游戲行業的故事,也拉開了序幕。
根據育碧 2000 年的年報數據,上海育碧僅用 3 年就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游戲發行商。而在此之后,上海又因為得天獨厚的國際化港口優勢,成為了代理游戲公司的發源地。
2001 年,盛大引進《熱血傳奇》,創造了中國游戲的第一個神話;2005 年,第九城市引進《魔獸世界》,再次引發全民熱潮。
再后來,國產自研游戲也登上了歷史舞臺。巨人憑借創新的付費模式,讓《征途》一度占據了中國游戲市場份額的至高點。
現任騰訊游戲北極光工作室總裁于海鵬,畢業后在報紙上看到了育碧的招聘廣告從而入職;現任盛趣網絡 CEO 彭程,因為當年盛大的一次機會,寧愿降薪也要從北京跑到上海。而原本任職于騰訊北極光工作室的王信文,則在離職后創辦了莉莉絲。
龐大的人才市場,不僅來源于全國各地,還有上海本地的高校供給。最知名的,應該就是交大的一間宿舍里,走出了蔡浩宇、劉偉、羅宇皓。
事實上,米哈游創業的第一筆資金,就來自于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在當時的「新新創業達人」大賽上,米哈游通過「打造虛擬偶像」的商業計劃,獲得了三等獎,拿到了 2 萬元的獎金,以及來自上海科創中心的 10 萬元無息貸款,和一間可免費使用半年的 50 平米辦公室。
雖然三等獎的獎金看起來杯水車薪,但從當年比賽的獲獎情況來看,上海對新興文化產業的包容度和接受度頗高——比賽的冠軍是擁有三個養殖場的「養雞達人」;研發醫護器械的亞軍,獲得了多家三甲醫院的合作意向,還擁有三項國家專利。相比之下,米哈游打出的虛擬偶像和宅男概念,顯得過于超前。
在報道中,不少受訪的大企業表示,雖然政府提供的扶持資金,對游戲公司動輒上億的項目來說,意義沒那么大,但這還是傳遞出了一種信任,公司的信心會更充足。
相比之下,當地政策的扶持作用,在小企業身上更加明顯。游戲茶館此前的報道中提到,疫情期間,漕河涇不需要復雜的申請流程,直接免去了智多魚 6 個月的租金,后來他們在臺灣發行的《傭兵小鎮》取得了 RPG 榜前三的成績。
澎湃新聞同樣提到,有游戲公司來到上海某個區落戶,區里會直接提供辦公場所、幫助企業人才落戶;上海主管部門領導自始至終地支持 ChinaJoy,年年參加游戲年會。
在一系列支持下,上海游戲產業得到了高速發展。今年初,上海網絡出版管理工作會議上,有關部門公布,2024 年上海網絡游戲銷售收入達 1558 億元,同比增長 7.8%,連續 13 年保持正向增長,產業規模擴增 8 倍;
上海 2024 年全年共獲得 344 款游戲版號,該數字位列國內第一。在小游戲方面,上海備案了 2072 款,新增收入近 20 億元;
此次工作會議中還提到,莉莉絲已經邁入百億企業門檻,實現年增長超 30%。而疊紙、心動增速超 100%,營收超 50 億元。
游戲產業自然也給上海帶來了巨大回報。公開資料顯示,波克城市在普陀天地軟件園至今已累計上繳稅款超 70 億元;2022 年 2 月,劉偉也曾在朋友圈宣布米哈游已在徐匯區納稅超過 10 億。
同時,游戲公司們還在貢獻地產收入,進一步壯大上海游戲產業的規模效應。
2022 年,波克城市買下了普陀區一塊地皮,請來了知名設計師安藤忠雄做大樓方案設計,總投資額預計超 10 億元。
徐匯區 2024 年 2 月發布年度游戲與電競項目指南,支持范圍覆蓋產品研發、發行、賽事策劃、IP 跨界等多個方面,由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無償資助 。
普陀區于 2024 年 7 月推出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指南,重點扶持游戲電競與數字廣告,包括園區建設支持,單項目最高可獲 300 萬元補貼。
楊浦區則明確提出,電競賽事活動最多可獲 50% 的費用補貼,新引進設立的文創企業最高可獲得 300 萬元補貼,同時會針對上市意向的企業給予額外獎勵。
靜安區把原本的游戲和電競產業政策升級成 3.0 版本,上限拉到了 2000 萬,連裝修都能報。
而就在今天,上海徐匯區正式公布了「元界 Neo World」元宇宙街區——全長 1.9 公里,各大游戲 IP 將以具像化形式融入其中,未來該街道將舉辦《明日方舟》《原神》等 IP 的主題周活動。徐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們希望這里不僅是游戲公司的辦公地,更是創意碰撞、資源對接的生態圈。"
02
去年《黑神話:悟空》發布后,它在越來越多的正式場合,被發言人頻繁提起。一方面,它讓助推了文化出海,另一方面,它讓市場重新評估國產游戲的技術能力與商業潛力。客觀上,它或許還帶動了更多政策的落地。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游戲不再是洪水猛獸,甚至不止是「娛樂」的單一標簽,而是文化、內容、技術、平臺融合的綜合產業。它創造就業、拉動消費,促進文化傳播,有著穩定的發展預期。
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國內游戲行業環境正處于樂觀發展的趨勢。往后或許還會有更多政策、更多項目、更多人,在這片土地上不斷疊加。下一輪變化何時發生、以什么形式展開,依然讓人期待。
點擊「閱讀原文」可了解詳情
推薦閱讀
游戲行業書籍推薦: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公眾號
(星標可第一時間收到推送和完整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