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ley 覺得自己被按下了加速鍵。
從決定操盤美妝品牌 JMCY 出海的那一刻起,14 個月,她搬了 7 次辦公室。從杭州蕭山區 70 平方米的開間,到廣州 1000 平方米的寫字樓,平均每 2 個月就要 " 搬家 ",以適應團隊規模的迅速擴張。
" 太快了!" Hailey 感嘆。
JMCY,全名 " 健美創研 ",始創于 2006 年,是一家成長于浙江義烏的美妝品牌。
憑借高性價比,JMCY 在國內平價美妝賽道穩居前列。2024 年 4 月,JMCY 正式啟動出海戰略。
作為 JMCY 海外業務負責人,Hailey 的第一間辦公室在杭州蕭山區一棟偏僻的寫字樓里。今年 5 月她回杭州出差,特意繞到那里。樓下食堂辣子雞香味依舊,14 個月前她和 Miao 經常碰面。
Miao 是 TikTok Shop 東南亞跨境美妝行業運營經理,那時她常從上海來拜訪。一些未來重要的決策,都是在食堂餐桌上拍板。
如今 Hailey 還會時常想起 Miao 推來的蘿卜燜飯熱氣騰騰的香味。
押注藍海
早在 2022 年,中國企業出海熱潮中,便有人邀請 JMCY 到印尼合作建廠。JMCY 沒有第一時間入局,創始人 George Wu 有點 " 產品潔癖 ":他眼里容不得配方表上任何一處妥協,寧愿守著生產線調試色號,也不愿只是借勢起飛。
也是在那年,經中間人牽線,Hailey 與 George 初次會面。
George 籌劃出海,Hailey 有海外運營背景,第一次見面,兩人很多想法不謀而合。但彼時,Hailey 即將被外派到菲律賓,對 George 的邀請只能婉拒。
兩年后,Hailey 辭職回國。
她就職的上一家公司,是東南亞彩妝的龍頭之一,雖然銷量高、名氣大,但沒有自己的工廠,成本都壓在了產品包裝和營銷上,品質卻越來越糟糕。
" 產品不行,再優秀的營銷都是曇花一現。" Hailey 篤定地說道。
更讓她感到危機的是外部環境的變化。" 菲律賓本土品牌快速崛起,中國的供應鏈品牌正在涌入,會不會對我們造成沖擊?" 她不斷追問管理層,試圖推動改變,但由于理念不合,最終只能帶著不甘離開。
時隔兩年,Hailey 和 George 再度聊起出海。在話題深入之前,George 邀請她到 JMCY 的工廠和云倉轉了一圈。僅僅面向國內市場,每天都有十幾萬個訂單從這里發出。" 這在一眾貼牌同行里很難得。"Hailey 解釋。
二次會面后,Hailey 成為 JMCY 整個海外市場的操盤手。在上一家公司鎩羽而歸,她渴望檢驗自己對市場的判斷。
烈火烹油的一年開始了。
更早出發的同行早已熟悉了水文風向,Hailey 要扳回落后的局面。
面對這種 " 落后 ",最先涌上的,不是壓迫感——經過前幾年的沉淀,低價低質搶流量的路子很難再走通,升級后的市場需求讓占據產品優勢的 JMCY 迎來窗口期。她感到興奮,她要追上去,需要哪些資源、制定怎樣的戰略,當時在她腦海里,這些問題的答案指向 TikTok Shop。
" 所有國貨品牌,無論國內多優秀,出海都是從 0 到 1。"Hailey 分析道,語氣斬釘截鐵,"TikTok Shop 是必選項,它的優勢在于閉環生態:從讓人看到廣告、認識品牌,到下單,甚至回頭再買,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在她眼中,TikTok Shop 是能讓新品牌快速起量的 " 唯一通道 " —— 不容錯失,也毫無退路。
選擇向哪片海域出發?
東南亞有 6.5 億人口以及飛漲的互聯網滲透率,加之與中國相似的消費習慣,已成為許多中國企業出海的第一站。
《TikTok Shop2025 東南亞跨境出海經營白皮書》顯示,2019 — 2024 年,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從 380 億美元飆升至 1590 億美元,四年漲幅超 318%,預計 2030 年達 3700 億美元,增長潛力驚人。
越南市場尤其引人注目。2022 年越南化妝品零售市場規模為 22 億美元,預計 2027 年有望達到 27 億美元,其中護膚品市場年增長率高達 11.7%,遠超東南亞其他地區平均水平。這個擁有 69% 勞動年齡人口的國家,中產階級月均美容支出達 45 萬— 50 萬越南盾(約 19 — 21 美元)。JMCY 的本地分銷商每年可以賣出上百萬盒面膜。
但 Hailey 感到不安。他們去過胡志明市,范五老街的網紅咖啡館里,博主們舉著美妝鏡直播,背景墻清一色陳列著雅詩蘭黛、歐萊雅、Kiko Milano ……一眾大牌早已入局,JMCY 占不到任何優勢。而且越南直播帶貨的氛圍濃重,JMCY 沒有直播帶貨經驗,如同撞上了一塊鐵板。
在她更熟悉的菲律賓,16 歲以上的年輕人占比超過 60%。盡管收入不高,他們卻十分渴望消費。Hailey 的菲律賓朋友曾問她:" 你們中國人為什么那么愛儲蓄?" 當時的菲律賓美妝消費高度集中在線下,電商的前景模糊。
彷徨的人需要一個方向,Miao 帶來了這個方向。
她為 Hailey 帶來菲律賓市場和海關政策的最新信息。" 數據顯示菲律賓電商增速可觀,且競爭格局未固化,不如反其道去大家不太注意的菲律賓,用短視頻做出聲量,搭建跳板。"
2024 年 5 月底,兩人出現在菲律賓街頭。Hailey 的行李箱和背包里塞了 7 臺筆記本電腦,而當時新搭建的本地團隊還只有 5 名員工。" 多帶了 2 臺,未來肯定要擴大的。"
菲律賓寬闊的交通干道很少,那三天,Hailey 和 Miao 租的車擠在狹窄而熱鬧的通路上,走走停停,但 Hailey 能感覺到,兩個人在一起往前跑。
本土化試驗
對于絕大多數出海企業來說,本地化常常是折戟的第一步。
創始人 George 考慮過為東南亞開發新品牌,但這意味著至少 3 個月的研發和生產周期。追求速度的 Hailey 無法直接將國內貨盤照搬菲律賓," 會水土不服 "。她從 JMCY 上千款產品中篩出 100 個,利用 TikTok Shop 作為試驗場,測試哪些中國設計能匹配當地市場。
測品由國內團隊負責。彼時,團隊初創,只有 5 個人——財務、人力也被拉上前線。Hailey 回憶當時場景:她來選品、定價;人力和財務用 AI 快速翻譯詳情頁;設計同步趕制產品圖," 現在看圖片丑死了,但那時一切以效率為先 ";運營隨即上架。流程高度壓縮," 一天搞定二三十個產品上架 "。她的目標明確:兩周內,通過自然流量和用戶反饋,摸清市場水溫。
推廣策略上,Hailey 也斷然舍棄了中國經驗,在菲律賓走了一條徹底的 " 農村包圍城市 " 道路。" 菲律賓年輕人更相信真實分享,我們先不著急找頭部網紅,而是聚焦真實感,用大量腰尾部短視頻擴大品牌可見度。"
那段時間,她和本地團隊每天都會建聯 2000 多個網紅。只告訴他們產品賣點,問他們怎么推,有什么建議。她鼓勵本地達人參與腳本創作,貢獻真實想法。" 本地人參與得越多,我的心越穩。"
她選了幾種在國內很火的短視頻跟網紅溝通,意外的是,在國內很火的反轉劇情式廣告,菲律賓人并不認可,而更基礎的口播賣點、產品測評類內容,卻更能俘獲用戶——這恰似幾年前國內短視頻的圖景。當地的短視頻內容豐富程度落后于國內,也代表著此地的藍海機會。
Hailey 緊緊抓住窗口期,她每天晚上會醒來很多次,手機就放在床頭,一醒來就拿起手機,審核菲律賓人拍的短視頻。" 制作節奏要非常快,才能匹配得上視頻發布的速度。"
在數百次產品與內容的組合測試中,雙頭唇釉的反應猛烈而直接。
雙頭唇釉一面鏡面、一面啞光,60 秒鐘速干凝成 " 雨衣 "。它還有 " 三防 " 功能:防水、防汗、防沾杯。在菲律賓,多功能產品是剛需,符合他們的消費水平。
印尼達人 Kristina 用雙頭唇釉做了一個測試。她舉起一杯水,直接澆在剛涂好的唇釉上。一杯清水倒完,唇釉不僅完好無損,反而更加嬌艷。這支視頻點贊超過 5 萬次。
菲律賓寶媽 Anne Clutz 在夏天逛街、聚餐,唇釉顏色如初。TikTok 視頻播放量達到 1400 萬次。
測品時,Hailey 發現,深受菲律賓人認可的某國際大牌也有類似的產品,但高昂的價格普通人消費不起,對方也沒有專門針對菲律賓市場做宣傳。
Hailey 果斷切入 " 大牌平替 " 的定位,同時賦予產品一個朗朗上口的新名字 "three in one(三合一)"。
" 中國品牌出海要有創新能力,而不是一味跟隨別人腳步。"Hailey 說。
銷量是維系一切的關鍵。第 3 個月,這款唇釉日銷突破 1 萬單。第 6 個月,JMCY 賣出了同行 12 個月的量,強勢登頂 TikTok 單品銷量榜。2024 年圣誕季,更是近 30 次登頂榜單。
TikTok 不僅是試驗場,也成為產品優化的加速器。
當 "three in one" 唇釉的爆款視頻評論區開始浮現 " 不持久 "" 沾杯 " 的反饋時,Hailey 立刻組織復盤,一條條細究數千條真實評論,很快發現問題不在產品,而在于用法。這款唇釉需要先涂顏色層,等待 60 秒成膜,再涂上 " 雨衣 " 層,才能達到理想效果。Hailey 反應過來,立刻要求合作達人強化用法說明,也在產品外包裝上緊急加印醒目標語。
更大的戰略升級隨之而來。
當 "three in one" 系列打爆了品牌聲量,頭部網紅自發尋求合作。但面對大網紅、大明星高昂的費用,Hailey 有些猶豫。老板 George 態度堅決:" 不要舍不得花錢!投產比很高,我們花出去的錢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這么好的市場,還有什么好謹慎的?" 他甚至要求 Hailey 每個月至少投入 5 萬元人民幣給頭部達人。
JMCY 海外事業部經營負責人 Heron 回憶,最開始團隊與網紅每月產出 500 條視頻,現在,這個指標擴大到 6000 條。
事實證明,這筆錢花得值。JMCY 共合作了近 3 萬名達人。如今在菲律賓,JMCY 月均 GMV 穩穩站上 800 萬元人民幣,其中有 60% 來自合作達人。
掉轉船頭
Hailey 將 JMCY 打造為一艘快艇,以追趕市場,但這種高效,不可避免會帶來沖撞。
連續爆單下,JMCY 的財報卻持續虧損。Hailey 盯著賬單,隱約覺得哪里不對勁。她沒有接觸過跨境發貨,對物流費用結構陌生,JMCY 上下也都是出海新人,她想到了 Miao。
與 Miao 一起梳理成本結構時,團隊發現跨境發貨的服務費比本地發貨多一倍。他們在前期定價時漏算了這筆費用,成本悄然蠶食利潤。
" 算相當大的低級錯誤。"JMCY 海外事業部經營負責人 Heron 坦言。
爆品定價已被市場錨定,難以更改。Hailey 思索著如何提高投產比,扭轉局面。但 Miao 點醒了她:" 你的投產比已經很好了,現在關鍵是放量。" 她分享了行業的投產比水平,補足了 Hailey 的信息差。
新入局的品牌船小好掉頭,難的是有人及時告訴你:該轉向了。" 幸虧當年沒鉆牛角尖,才有今天。"Hailey 感慨。
" 怎么在不動價格、不動質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 和 Miao 討論后,她們達成共識:轉向本地倉發貨,這是提升時效、降低成本的必經之路。
Miao 遞來一份篩選過的本地倉服務商名單。彼時,一些倉庫價格低廉,老板也熱情,但 Miao 提醒 Hailey:" 價格只是一方面,安全和位置才是根本。"
在 Miao 的陪同下,Hailey 在菲律賓諸島間奔波,倉庫位置、安全性、清關能力、價格一一比對。憑借精準的目標和高效的執行力,她們在短短三天內就鎖定了合作伙伴。
最終敲定的供應商在菲律賓的三個城市都有倉庫。之前跨境小包直郵要一周以上,合作后發貨時效縮短到了 2 到 3 天,費用也降低了,用戶滿意度和退貨率都有改善。
本地倉確定后,庫存管理的弦也繃得更緊。
起初,Hailey 參考競品的歷史銷量數據,從國內調來 50 萬支唇釉,預估可以滿足 3 個月的訂單。這個目標顯然定低了,因為不到 2 個月,本地倉的存貨就捉襟見肘,斷貨成了常態。
很快,JMCY 的單品銷量已是對標競品的 2 — 3 倍。" 后來我把原本的計算方法拋棄了,不再盯著競品,根據自己的銷量重新定義備貨數量。"
新的秩序從本地土壤中生長出來:如今,馬尼拉倉庫的工作人員每天根據實時銷量調整貨架,補貨清單通過跨境系統實時同步到義烏的生產線,相應數目的貨物會在訂單到來之前補充到本地倉內。
當菲律賓用戶下單后,載著 JMCY 產品的配送車會從倉庫出發,穿過椰影婆娑的街道,48 小時內將帶著本地物流標簽的包裹,送到消費者手中。
去更廣闊的世界
菲律賓市場的爆發遠超預期。從 2024 年 5 月到 2025 年 4 月,JMCY 的月 GMV 從 0 一路飆升至 1000 萬元人民幣。
當船駛入平穩港口,Hailey 問 Miao:" 菲律賓怎么能做到 2000 萬,3000 萬?"Miao 分享了她的觀察:" 單一市場總有天花板。與其糾結菲律賓的極限,不如看看其他市場的潛力。" 這啟發了 Hailey。
每個出海人都知道,國際政治與經濟圖景高度關聯,局勢變幻莫測,押注單一國家風險極高。真正的生存法則,是不斷開疆拓土。
Miao 發來一份越南市場產品分析報告,彩妝熱賣品、護膚趨勢、潛力賣點一目了然。" 越南不只是靠達播了,短視頻混剪的數據比之前好。你的產品很好,你在菲律賓也積累了很厚的混剪素材,是時候往外走一走了。"
話雖如此,但 Hailey 回到越南市場后,并沒有執著于用混剪替代 " 達播 "。" 每個國家的基因不同。" 在菲律賓,短視頻是主力;但在越南,達播生態成熟、寬容度高。
她開始積極地接觸越南直播機構和達人。團隊里有人問:為什么我們一直在變?在 Hailey 看來,出海就是要將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區域的市場吃懂、吃透。變化是一定的," 如果不是快速變化,我們做不到這個體量 "。
今年 6 月,JMCY 登陸越南,恰逢東南亞的 "66 電商 " 大促,火熱程度堪比中國的 "618"。一場越南主播的直播,3 小時創下 3 萬美金銷售紀錄。
但就在半年前,類似的大促還困擾著 Hailey。2024 年 11 月之前,每到大促,JMCY 的 GMV 不升反降,而友商的增長則能達到 1.5 到 2 倍。在 Miao 定期提供的脫敏行業數據中,Hailey 逐漸摸索出原因:要提前至少一周開始預熱,降低對投產比的要求,不斷擴量;多做套組,大爆品帶爆品,爆品帶新品。" 我們之前過度依賴爆品帶爆品。"
本次 "66" 大促,JMCY 策略徹底轉向:提前充分預熱,優化產品組合,用爆品帶新品。效果立竿見影:常規推廣僅實現 GMV 翻倍,而達播將整體交易量級推高了三倍多,成為關鍵增長引擎。
快速發展的行業,所有人都按捺不住增長沖動。一股指向墨西哥的 " 探路潮 " 正加速涌動,無數目光與資源投向這片被視為下一個爆發級增長的新藍海。
墨西哥也在 Hailey 的計劃中,但她并不像一年前那么著急了,過去總在追趕,總在防備失去,風浪見得多了,就知道小船出海,不僅在于追趕,更在于看清方向。
在她看來,眼下的墨西哥很像當初的菲律賓。" 東南亞支撐著我去做新的嘗試,入場晚不一定是壞事。把該準備的彈藥備足,沉淀下去,完成一個實打實的爆發。"
在 JMCY 的故事里,品牌的抉擇與時代的浪潮交匯,平臺、達人、消費者共同參與其中,在 " 快 " 與 " 穩 " 之間找到動態平衡。
在出海的下半場,個體的敏銳果決固然重要,但高效整合平臺資源更是穿越風浪、續航深海的真正動力。大海中沒有無名之輩,每一艘探索的航船,都在為時代的潮汐標注新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