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犀牛娛樂,作者 | 沈婉婷,編輯 | 樸芳
隨著 6 月古偶《書卷一夢》《桃花映江山》《錦繡芳華》同臺 " 廝殺 " 和掃黑大劇《以法之名》" 破萬 "KPI 的達成,今年上半年劇集市場也算是沒有草草收場。
回顧過去半年長劇的整體表現,同以上幾部暑期檔種子選手的處境倒是頗為相似,雖也有精品爆款和逆襲 " 黑馬 " 時不時制造驚喜,可終究是擋不住大盤的回落之勢。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平臺和創作者就此躺平,從排播運營到內容形態、題材突破等方面都能看到行業各方仍在努力在不確定的周期波動中尋求最大限度的確定性。
近幾日,云合、貓眼、徳塔文、燈塔等第三方數據平臺也陸續發布了 2025 上半年劇集報告或榜單,為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最新趨勢提供了不同維度的觀察依據。
提質減量道阻且長
從市場大盤的綜合水準來看,2025 上半年并未順利延續去年同期 " 提質減量 " 的大方向。
首先在數量供給上,云合數據顯示,2025H1 長視頻平臺共上新國產新劇 137 部、同比增加 7 部,庫存劇 71 部、同比減少 36 部,總體上新規模明顯下降。
而對應的播放表現并沒有出現不降反增的走勢,對比 2024H1 和 2025H1 云合全網長劇累計有效播放霸屏榜就會發現,頭部選手正片有效播放量的絕對值大幅下滑,去年同期 TOP1 的《慶余年 2》比今年同居榜首的《大奉打更人》整整多出了 18 億多播放。
貓眼專業版同樣給出了如出一轍的結果,依據全網有效播放量榜單,2025H1 未能誕生一部 20 億 + 劇集、15 億 + 的也僅有 4 部,而 2024 同期光是破 20 億播放的劇集就有 5 部、且 TOP10 劇集的播放量皆在 15 億以上,足見差距之大。
當然,如果僅憑單一的播放量維度去評判內容質量的驟減或許還有失偏頗,下面不妨來看下口碑層面的表現。
以市場普遍參考的豆瓣評分為標準,今年上半年評分在 8 分以上的國產劇有 4 部,其中《無盡的盡頭》和《異人之下之決戰!碧游村》同獲 8.3 分,《鵲刀門傳奇 2》和《沙塵暴》分別為 8.2 和 8.0 分。
更值得警醒的是,口碑與熱度、播放倒掛的現象在今年更為突出。一方面,熱度或播放高的劇大都遭遇輿情危機或內容爭議;另一方面,評分高的劇集又多為僅在小范圍圈層內傳播的垂類作品。
種種跡象表明,想在當下行業環境再誕生一部市場、口碑雙爆的全民大劇已越來越難。
平臺格局生變,輪流 " 坐莊 "
從各平臺的劇集表現看,云合數據指出,2025H1 愛騰優芒四大平臺上新國產劇集分別為 56 部、84 部、33 部、17 部,除了芒果 TV 同比增加 5 部,其他三家在數量上皆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單是云合數據一家給出的不同榜單,就能看出各家頭部劇集難分伯仲、各有千秋。
比如騰訊視頻的《大奉打更人》以較大優勢拿下累計有效播放 TOP1,愛奇藝的《漂白》則在集均播放上占據上風、集均 V30 和 V7 都居于榜首;而在熱播市占率上,優酷的《藏海傳》以 40.1% 單日市占率峰值遙遙領先。
具體到各平臺的熱劇分布而言,騰訊視頻的爆款率仍相對較高,在大多數榜單的前十中所占據的比例皆為最高;愛奇藝的頭部劇占比較去年同期明顯提高,在上半年 21 部被云合評為 S+ 級的新劇中占 10 部之多,高于其他平臺;優酷則在第二季度迎頭趕上,5 月開播的《藏海傳》在燈塔 2025 上半年劇集正片播放量總榜中強勢登頂。
云合數據顯示,2025H1 上新國產新劇獨播比例達 87%、同比提升 11 個百分點,且云合評級 S+ 劇集均為獨播、同比提升 13 個百分點。
排播運營方面,上半年 55% 左右的國產上新劇集均采用 "SVIP 提前看、點映加更收官禮包、鎖集 " 模式排播,同比增加 11%-23%。
題材向 " 細 ",篇幅向 " 短 "
內容題材方面,古裝劇仍然保持著在劇集市場的統治地位,上新數量和市場份額占比均居高不下。
在燈塔專業版統計的 2025 上半年劇集正片播放量 TOP10 和云合給出的 2025H1 全網長劇正片有效播放量 TOP10 中,古裝劇都占到 70%。
這些劇集雖同屬古裝大類,但細分題材涉及權謀、仙俠、言情、懸疑志怪、經商等,風格各異。
如上半年云合累計播放量 15 億以上的 4 部古裝劇《大奉打更人》《藏海傳》《國色芳華》《白月梵星》,前兩部同為男頻劇,分別主打輕喜探案和權謀復仇;后兩部女頻劇則一個聚焦女性創業成長,另一個以仙俠虐戀為主,為觀眾提供了多元豐富的內容選擇。
現偶和懸疑賽道的優秀代表分別為《難哄》和《漂白》,前者作為優酷 Q1 的 " 救命稻草 " 亦是上半年頭部劇里的現偶獨苗,站內熱度峰值高達 10367 并登陸奈飛榜前列;后者雖然后期陷入輿論漩渦,但也不能抹去其開播五天就刷新迷霧劇場歷史最高熱度的實績。
總而言之,在內外部的沖擊下,長劇的 2025 總算是在 " 磕磕絆絆 " 中走過了半程,成績落差是真的,來之不易也不假。無論如何,當全民性的爆款越來越成為小概率事件時,眼下最重要的是堅守住長劇的價值本質,爭取更多的 " 上桌 " 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