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哪種生意模式相對來說更經久不衰,那世超必須要給 " 賣鏟子 " 投上一票。
考研考公火爆,養活了不知道多少教培機構,AI 大模型的熱度不減,英偉達的股價估摸著也不會下來。
就連奶茶店的背后,也有不少 " 躺贏黨 "。
就拿霸王茶姬來說, 2024 全年營收 124.05 億元,這成績,除了雪王,現在基本沒有哪家奶茶店能打得過了。
就是吧,如果往前倒個五六年,可能還沒幾個人知道霸王茶姬這個品牌。
從卷營銷、卷新品,到卷價格,在新茶飲這個市場上,每隔幾年就要洗牌一次。喜茶還沒把王座坐熱乎,現在就已經是蜜雪冰城和霸王茶姬的天下了,各種區域性的奶茶店更是數不清。
別看奶茶店拼死拼活搶市場,其實行業的真金白銀,被這些供應商們卷走了不少。
比如給瑞幸、喜茶賣紙杯和吸管的公司,一年營收 16 億,奈雪的茶還在虧損的時候,給他們家提供果汁的公司,就已經開始盈利了。。。
就這么說吧,無論哪個奶茶店贏了,供應商都在賺錢。
招股書顯示,恒鑫生活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就兩塊:賣紙制餐飲具和塑料餐飲具。世超簡單看了下他們家的產品,大概就是一些塑料和紙制的紙杯、餐盒、杯蓋,還有刀叉勺和吸管之類的東西。
前五大客戶的名單一拉出來,有不少咱的老熟人。
猩米科技不熟,喜茶總該知道吧?連著四年了,都是恒鑫生活的大客戶。還有瑞幸和庫迪,明面上 9.9 的價格戰打得飛起,結果杯子還不是要跟同一家供應商進的貨。其他像蜜雪冰城、霸王茶姬,也是他們家的大客戶。
除了賣咖啡、賣奶茶的,像麥當勞、德克士、漢堡王,甚至是亞馬遜,都在跟恒鑫生活進貨。
換句話說,下游品牌們賣出去的每一杯奶茶、咖啡,最后都是在為它打工。
有意思的是,世超還發現恒鑫生活這家公司最早,其實并不是跟奶茶店打交道的。
1997 年成立的時候,還只是一家專門給企業搞印刷的公司。不過沒幾年,公司老板就單開了條紙杯的產線,后邊兒遇上 " 限塑令 ",又琢磨起了可降解塑料的紙杯,這一干就是十幾年。
而且上市不久后,恒鑫生活在泰國的工廠也開始出貨,保不齊今年的業績會更漂亮。
同樣是賣杯子、吸管,早在四年前,蜜雪冰城和瑞幸就已經把家聯科技送上了深交所;一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讓賣紙包裝袋的南王科技也能發行股票;就連賣植脂末的佳禾食品,也被新茶飲們養得很肥。
從糖漿、果汁、小料這些原料供應,到包裝用的紙杯、吸管、手提袋,下游品牌在消費者市場上打得越火熱,供應商們的荷包就越鼓。
你就看這段時間,餓了么天天搞奶茶免單卡,指不定能給供應商們貢獻多少業績呢。
一方面,新茶飲已經過了瘋狂擴張的時期,現在都講究策略性增長,當初動不動賣到二三十一杯的奶茶,也集體跳水,價格戰的影響輻射到上游,供應商們的業績更不會好看。
以田野股份為例,他們家是奈雪、茶百道和滬上阿姨的果汁供應商。最新財報顯示,田野股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2858.5 萬元,同比下降 14.36%。
另外一個威脅,則是來自下游自建供應鏈的野心。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蜜雪冰城。
雪王自建供應鏈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什么紙杯、吸管,還有果醬、奶精,能自己出馬的盡量不求別人,直接跳過了中間商賺差價的環節。
所以對于供應商們來說,雞蛋只放在一個籃子里,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而且在新茶飲市場慢慢穩定以后,當初那種潑天的富貴可就更難得一遇了。
但說到底,供應商要怎么做也不是咱該操心的事兒,有這閑心,不如多點兩杯奶茶,支持一下生意。
撰文: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