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愛奇藝方面宣布旗下極速版 App 更名為 " 愛奇藝微短劇 ",成為了國內市場首個推出獨立微短劇應用的長視頻平臺。到了數天前舉行的 " 愛奇藝世界 · 大會 " 上,愛奇藝又因用戶對 " 短而精 " 視頻娛樂需求日益高漲,推出 " 跳看 " 功能,借助 AI 來重構用戶的視頻觀看邏輯。
龔宇表示,視頻平臺現在總體是盈利的,雖然盈利非常困難,現在 100 部電視劇里 30% 到 40% 是不虧損的,盈利的有 30% 出頭,也就是說有一半以上是在虧損。周期長、虧損概率大,這就是龔宇眼中的長視頻。再考慮到 2023 年愛奇藝的自制內容就已經占到關鍵劇集的 70%,所以他這番話的言外之意也就不難猜了。
" 機會成本太高 ",這也是龔宇在此次演講中著重點明的現象,他表示 " 資金是有成本的,所以縮短周期讓資本負擔輕一些 "。由于國內電視臺在采購電視劇時按集叫價,再疊加明星的高額片酬,所以制片方就只能靠注水拉長集數才能獲利,就讓許多電視劇形成了 " 龍頭爛尾水蛇腰 " 的狀態,并且 " 湊集數 " 的現象此前極為泛濫,電視劇更是動輒就有八九十集。
如果說愛奇藝減少劇集數量在 2021 年是為了降低成本,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受眾更廣、題材更創新的 A+ 級和 S 級項目,并以此扭虧為盈。那么到了 2025 年,已經實現持續盈利的愛奇藝不再為虧損發愁,他們現在要減少劇集數量就是為了轉型,以適應新的時代。" 如果 12 集以上的劇集今年播不完,就要刪到 12 集 ",這甚至已經成為了愛優騰的共識。
相關研究發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多線程任務處理能力大幅提高了。而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互聯網廠商將人類的注意力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并展開了 " 注意力經濟 " 的競爭,為我們的注意力定價。
然而遺憾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并非是由作為 PC 互聯網時代產物的長視頻網站主導,而是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發起。其實長視頻平臺成為了用戶注意力爭奪戰中的失敗者,由于長期以來都沒有順應用戶內容消費習慣的變化,大量用戶流失到了其他平臺。
事實上,50% 以上的劇集虧損,龔宇這番話并不是說給用戶聽,而是講給投資者,同時也是為愛奇藝的轉型來增加說服力。如若不然,又怎能證明愛奇藝 " 長 + 短 " 內容生態協同發展的正確性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