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8 日,廣西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 2025 年第一批共 16 個 " 人工智能 +" 開放場景清單,聚焦農業、制造、交通、能源、文旅五大重點領域,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按下 " 加速鍵 "。
自今年 2 月啟動征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從各地各部門推薦的上百個清單中嚴格篩選,確定的 16 個場景多為企業投資項目,市場化特征顯著。
制造領域,動力裝備行業大模型研發與應用示范場景通過產學研聯合,推動廣西發動機產業鏈智能化升級,并計劃將成果向國內及東盟推廣。
能源領域,超輕量 AI 模型賦能的全場景實時多模態電力監控中樞場景,為新能源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提供智能化方案。
在農業領域,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廣西特色作物全產業鏈場景。依托農業農村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 " 區內外高校 + 科研院所 + 企業 " 聯合攻關,以智能生產提升農產品品質,拓展與東盟合作,助力特色農業走向國際。
發布會上,多部門亮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 實招。自治區數據局將籌劃建設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打造產業園區與公共服務平臺;自治區科技廳遴選 5 大行業大模型研發項目,預計 8 月底形成階段性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將重點發展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建設國內智能產品重要生產基地。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布清單僅是開端,后續將建立常態化發布機制,開展政銀企對接和推廣活動。目前,廣西初步梳理人工智能規上企業 267 家,隨著各項舉措落地,人工智能將為廣西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中國——東盟合作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