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7 日,中國人民銀行以 1.50% 的固定利率開展 900 億元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實現單日凈投放 900 億元。這一舉措不僅延續了央行近期的寬松貨幣政策,更在汽車金融領域引發連鎖反應。
在消費端,充足的市場流動性有望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下調汽車消費貸款利率。據測算,若市場利率下降 0.5 個百分點,一輛 30 萬元的汽車貸款利息可減少約 1.2 萬元。這對于正處于消費復蘇期的汽車市場而言,無異于注入一針強心劑。數據顯示,3 月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 5%,其中新能源車型滲透率突破 40%,低利率環境將進一步刺激消費者購車意愿。
對車企而言,逆回購操作降低了融資成本。上汽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 11.4%,其新能源車型研發投入同比增加 15%,正是得益于寬松的資金環境。專家指出,車企可借此加速布局固態電池、智能駕駛等前沿領域,如華為與上汽聯合打造的 " 尚界 " 品牌首款車型已計劃搭載固態電池技術,續航突破 1000 公里。
然而,市場利率的傳導存在滯后效應。當前汽車金融市場仍面臨結構性矛盾:一方面,傳統燃油車貸款不良率攀升至 1.8%,部分銀行收緊信貸;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貸款需求旺盛,但風控體系尚未完善。央行此次操作能否有效緩解這些矛盾,仍需觀察后續政策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