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快啊 : 晚上和新認識的阿曼朋友去吃晚飯,他問了我很多關于中國教育、住房以及人口出生率的問題,我也問了他很多中東國家之間的八卦。一些 Notes:
1. 阿聯酋和阿曼看起來稱兄道弟,但利益面前也在背后捅刀子。
比如,阿曼招商引資開發蘇哈爾與杜庫姆港時,阿聯酋為了保住自己的杰布阿里港地位,給原本想去阿曼投資的外商開更優厚的條件,并對阿曼一頓黑,硬是把金主截胡到阿聯酋。
2. 沙特習慣了用鼻孔看人,覺得中東其他國家人都是窮 x,并且一度以給極端組織提供資金聞名(中東人自己都這么說),最近幾年稍微好些。
3. 伊拉克曾經也是海灣國家成員,1991 年入侵科威特后被踢了出去,但海灣國家對伊拉克至今還比較有好感,覺得對方更像自己。雖然他從個人角度不喜歡薩達姆,但覺得薩達姆在位時伊拉克起碼是穩定的。
4. 敘利亞黎巴嫩等非海灣國家與海灣國家差異較大,且這幫人對海灣國家有一種莫名的嫉恨,原因是:
覺得自己比這些阿拉伯土豪親戚更聰明,去海灣國家工作是在給他們做貢獻教他們做事,但這些土豪親戚只顧著自己吃喝玩樂,從來沒想著給貧困的阿拉伯親戚多花點兒。
阿曼朋友的回應是:石油時代前我們自己是窮 x 時也沒見你們對我們有多好,何況現在還說我們是智力欠缺的傻 x,我們干嘛給你們錢?
5. 伊朗人似乎對阿拉伯人有一種莫名的恨意,原因是:
1)伊朗實際上有很多 "Muslim on paper"(他原話),齋月期間當眾吃喝毫不避諱。所以很多伊朗人認為伊朗原本有更絢麗的波斯文化,就是因為被阿拉伯人入侵才變成了伊斯蘭國家。
2)伊朗人內心非常驕傲,但在海灣討生活時的生存狀況又不咋地,憋著一股氣。有意思的是,他覺得巴基斯坦人也會這樣,但印度人倒能屈能伸,不會那么玻璃心。
6. 遜尼與什葉之爭在 1970 年代之前沒什么人在意,蘇聯入侵阿富汗后,美國人以 " 解救你們在中亞的(遜尼派)穆斯林兄弟 " 為名從中東招募圣戰者到阿富汗打蘇聯。戰爭結束后,這批人回到中東覺得自己比什葉派高人一等,再由沙特攛掇攛掇,于是逐漸不可開交。
聽完后有一種 "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 即視感……
另:去的傳統餐廳沒有桌椅,一大盆飯就放地上,我跟他兩人盤腿坐著分著吃。朋友直接拿手抓,我原本想本地化,但看著他油油的手,想想還是算了…… 最終拿了個一次性小勺,他那一半抓著吃,我這一半挖著吃
口味還不錯,可以粗暴想象成藏紅花味的紅燒羊肉手抓飯 —— 也可能只是因為我太餓了,畢竟等他做完禮拜一起吃飯時都快 8 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