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en_shi:學歷出身論這套東西會讓很多小孩誤入歧途,有了不切實際的愿望之后人生路就很難走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去扮演 " 壞人 " 去提醒這個孩子他真正的出身。這件事情最好就是他爹媽去做。
最近大家只要看新聞就會看到反復的舊聞翻炒。主角都是名校出身的女性,跑出來告訴大家她們賺不到錢。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然后就是專家和學校出來給大家描述 " 另一種成功 "。
原先的成功是什么?
是名校畢業生就會有很好的工作和很高的收入,過上很好的生活。這也是學歷出身論的經濟基礎。
但現在情況變了。因為經濟增速下來之后高薪崗位會迅速減少。要是畢業了沒有好工作,哪里來的好生活呢?這個時候就需要輿論去引導大家接受現實。而受創最深的往往都是女性高學歷者。接下去不僅是 211,就連 985 大學的名校女性就業質量都會全面崩掉。新聞里選幾個同樣經歷并且樂觀向上的女孩子來講述這樣的現實,也是給大家很好個心理療愈。
國內讀書花錢少,所以心態上還能調整。但是出國留學就不一樣了,里面有的人出來講經歷就是花費了 268 萬出國去讀常春藤,回來月薪 1 萬 2。不僅是心態崩,經濟上也因為教育吃了大虧。
怎么調整?
是一開始就要調整,要家長來讓孩子清楚自己的 " 出身 "。
我們每個人真正的出身就是我們的父母。在教育投資上你選路的時候,要搞清楚你父母的經濟能力和社會階層。這話和我們輿論的價值觀念不符合,但是很有用。我講一個我遇到的例子。
我的一個朋友是廣州人,做媒體行業,家里遇到了拆遷所以有了筆錢想送孩子出去讀書。他從小對孩子都是鼓勵教育,扮演的是一個開明好父親的角色。孩子要留學,他就鼓勵孩子自己去做去咨詢。
他孩子去咨詢回來就是中介給他推了一條方便進常春藤大學的 " 捷徑 ",讓他去申請美國讀小語種類的專業,學法國文學。這個小孩從小學法語,也喜歡這些東西。而且中介講明白就是申請不成全額退款。
小孩子肯定喜歡。因為他們從小都是受到學歷出身論的環境熏陶。能進常春藤大學就是把大學變成他們的出身,不僅他們有面子,家長也有面子。而且他上網還搜到了有同樣經歷的人似乎是在哈佛或者耶魯之類的學校學德國文學。他很向往這樣的生活。
但是他爹懂啊。他爹知道自己在社會中的真正階層,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去 " 虛榮 " 的。可是受限于之前營造的開明形象,所以沒辦法直接和他說。
然后他就請我去做壞人。
我給這個小孩講的道理也很簡單。你知道人家爹是誰嗎?不知道。人家父母送孩子比如去美國常春藤隨便學點什么,回來就是繼承家業。你爹就是個普通記者,家里那么點錢給你去讀書,是要你將來通過努力勞動把學費賺回來的。
你一個中國人跑去美國讀法國文學,回來是準備去新東方教法語嗎?花個 300 萬,回來能賺回來嗎?
賺不回來,就安安穩穩讀個理工科。你爹沒錢,這條路你就走不通。你要走這條路,將來自己賺錢去走。40 歲進大學,肯付學費,人家一樣會收你的。
就是這么段話,早點知道,人生就少走很多彎路。這小孩現在讀讀計算機,學的也不錯。不管畢業前途如何,肯定比他去學法國文學要好。
道理就這么簡單,人家有資格走通的路,你沒資格走。因為你爹媽和別人不一樣。